两淮原本繁华的运河,空荡荡的看不到一条粮船。靠近双方战线的帝国一侧,绵延数里全是沉船残骸,宛若是经过一场大战。
并非是燕贼战船自大河来到这里,这些沉船,全部都是在军部的命令下主动凿沉的,显示了军部封锁运河的决心。
沉船后方,几十里的水面上,一条条新打造的铁索横亘在运河之上,把运河牢牢锁住。即便是来日想要重开漕运,扫除这些障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对于帝国方面而言,封锁这条运河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
这样做,代表着帝国方面不再负担为北方提供粮食的义务,或者说,不再将北地之民视作自己的百姓。
而在这次大战之前,运河从未封锁过,因为与燕贼争夺北地民心是帝国方面一直坚持的事情。
此次封锁了运河之后,基本宣告帝国方面放弃了这一目标,不再管北地百姓是否会饿死。
若是以往,军部未必能成功封锁运河,若敢这般做,建康的名士们就敢把唾沫星子喷到军部大佬们的脸上。
然而经过了此次大战,一切都似乎变得有些不同。
帝国立国数百年来,向来讲究以文御武,文官地位极高,随便一个新入仕的清贵职官,就敢不把军部的寒门出身的大佬放在眼里,纵然军部手里握有实权,也没多少人在乎。
现在却是不一样了。
明眼人已经看出来,经过此次大战之后,帝国的政治生态已然彻底的发生变化,军部已经不是那个谁都可以骂的军部了。
这其中标志性的事件,便是淮阳太守黄澎被满门抄斩一事。
帝国以礼法治国,世家大族之间讲究的是上下雍容一团和气,纵然是当真交恶,也讲究个君子绝交不出恶言。黄澎虽然丧师失地,然而毕竟死的壮烈,且本身也是士族出身,谁能想到军部一声令下,黄家百余口当真就人头落地!
这样的事情,是建康的大人先生们未曾经历过的。这件事情发生在此次大反击之初,人们当时并未在意,而如今大反击已经结束,人们回过神来,才感觉到这件事情的可怕。
这是一次警告。
按照律例,军部早就有这样的权力,然而却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一次,等若是告诉天下人,军部是可以动用这种权力的。
所以大战之后,军方加强了对于运河的封锁,便没有人敢跳出来反对了。
……
……
惨烈的一战过后,帝国方面收复三郡之地,有人便在廷议中提出来要趁势大举北伐,一举攻克邺城,甚至收复京师,却被军部毫不客气的拒绝了。
因为虽然此战是胜利了,然而其中的损失如何,双方将领心中最为清楚。
燕贼有着军械之利,帝国方面在兵力上占据优势,虽然帝国军血战之下成功收复失地,然而双方的战损比却几乎达到一比二。
更严重的是,此次大战之后,燕贼三大主力军团几乎可以说是毫发无损,而帝国方面却有折损了大量的精锐,反倒是助战的流民帅们主要打打酱油,折损不多而收获极大。
燕贼走的是精兵政策,三大主力军团没受损失,等若是没有实质性的损伤,仆从军的损失可以很快弥补,而帝国方面的损失,则是真正的伤筋动骨,特别是掌控军部的清河夏家,可谓是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