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忠字当头照(1 / 2)皇帝不能修仙首页

李同见白正先带着一个颇为陌生的官员到来,那人腰带上挂有特许的军机令牌,步伐稳健,虽然低着头,但腰杆还是笔挺的,两手抓着宽大的袖口,目不斜视,给人一种规矩知礼的好印象。

“臣白正先拜见陛下,圣体躬安。皇后娘娘金安,淑妃娘娘安。”白正先率先行礼,方晓羽亦跟着来一遍,完成自我介绍。

“平身吧,朕今天身体不适,怠慢两位爱卿了。”

“陛下为国为民,殚精竭虑。臣等不能担责分忧,反而打扰陛下,罪该万死。”

“好了,白将军,我们翁婿之间就不要如此客气了。两位前来所为何事?”

“陛下,请方大人呈奏吧。”白正先将手里的折子递给方晓羽,既然坑了他,就要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作为补偿。

方晓羽接过,只扫了一眼,随之讲述:“启奏陛下,自称‘干王军’的反贼张重明,因朝廷不允其招安封官,近日起兵侵入新阳州,兵力在十万左右,现已攻占讯城,固城,盾安城,其中盾安城守备及其下属将士,与敌死战,壮烈殉国。今,反贼有再犯京畿之可能,臣等奏请陛下严加防范。”

“白将军有何见解?”李同询问。

“臣以为张重明刚刚夺权,局势未稳,便匆匆的再次起兵,目的是逼迫陛下进行招安,应其所求,其心可诛!陛下若允,其他贼人必将效仿,反复无常,天下难安。而今,我京畿有十数万大军誓死效忠,再有一纸诏令,命京畿四周,前阳州、后目州、大江州,调九镇兵马前来,再凑集七万,合兵一处,定可让此贼有来无回!”

李同脑海中浮现贼势分布,张重明在东,地处陆江流过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以江为险,实占东升、陆阴、陆阳三州之地,粮草富足,兵力最高达到三十万之众,不过这是将老弱病残一齐算上的结果。

从主动请降上来看,张重明的日子并不好过。其南边还有几股相对弱小的反贼势力,他们虽同出一脉,皆称干王军,顾名思义,专干帝王的人,但他们不合,相互防范,常常发生摩擦。张重明背主夺权,让他们找到发难的借口。张重明既想吞并其他反贼,安定后方,又害怕朝廷趁机将其剿灭。故而想先欺骗朝廷,稳定之后,再行反叛。

中部的洪春,现年四十六,比张重明大十二岁,本是县衙小吏,于民间却素有“美”名,曾有人说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造反之后,更有传言他是水龙所化,能呼风唤雨。按五德始终说,大胤属火,他就是专门灭火的,所以自号“百江王”。

胤国中部地区属于东高西低,南丘北漠的格局,土地相对贫瘠。东南大旱,中部的日子也不好过,第二年也闹了粮荒,洪春等人便揭竿而起。

若说东南的局势一开始朝廷还可以控制,等到中部一乱,顿起燎原之势,出现七十二领,三十反王,朝廷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后来,征讨一路大军哗变,直接给朝廷致命一击,专攻为守,自顾不暇了。

李同想了又想,说出自己顾虑:“白将军,朕以为张重明此时并无侵犯京畿之决心,调几万兵马前去增援,稳住局势便可。朝廷还是应该坚持原有的战略,先定中部,再取其他。”

当然,李同还有更深的考虑,干王军有地盘,战力较强,不宜先碰。中部那些流贼就是一些乌合之众,柿子先挑软的捏,胤国太需要一场大的胜利来振奋军心民心,震慑群贼了。

“陛下,若是那张重明借此做大,我们便养虎为患了!”

“国势如此,必有取舍。平定中部,我们才能联系西边和南边的诸藩王。他们之中,许多人与朝廷断绝消息以久,恐生不臣之心。平定中部,我们便收复十六州的土地,有数千万百姓可用。若我们与张重明决战,中部流贼可能趁势来攻,两面夹击,我军倾危之险。然而我们攻打中部流贼,张重明未必敢来相助,他先要忙着收拾自己身后那烂摊子。”

白正先听罢,连连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是臣短视了。”

“白将军过谦了,你乃国家股肱之臣,岂可妄自菲薄。传朕旨意,京畿各营,调兵十万,是为中军,另掉北部边疆铁骑五万进京,并责令各藩镇出兵,组建征讨大军剿灭叛贼!朕要于明年今日,平定中部十六州!”

“陛下英明,臣等鞠躬尽瘁,誓死报国。”

“壮哉!家有犟子不败起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今日,白将军与方爱卿敢于直谏,朕心甚慰。”

李同没有忽略方晓羽:“方爱卿,尔现居何职?”

方晓羽颤抖道:“臣为翰林编修,仰赖陛下恩德,入职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