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2章、细微处(1 / 2)蜀臣首页

李简入魏国,最早见到的官僚就是司马懿。

其通行关隘与入关东各地的文书,亦是司马懿授意他人办理的。

那时,通过其言行,司马懿便有过怀疑,觉得李简乃是汉军的奸细,入魏国乃是如隐蕃般所谋极大!

在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思之下,他也遣人暗中监视着李简。

待到天子曹叡让他次子司马昭刻意与李简结交后,事关家门子嗣之后,他让人对李简的监视就更加密切了。

是故,当李简在邺城被抓捕后,他便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更知道彼被抓捕的罪名,绝非如夏侯玄所搪塞的“在魏武高陵有不端之举”。

不过在当时,他并没有觉得此事会牵连到自己的次子。

相反,他还有了释怀的心思。

自家的次子,终于不用与李简牵扯在一起了。

终于可以摆脱这种是非了!

然而,后续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在关中决战的前夕,天子曹叡竟亲自赶回去邺城不说就连将此事定论之时,曹叡竟也没有依律对自己次子司马昭追责!

就连半句口头的训示,都不曾有之!

宦海沉浮多年、曾被多疑酷虐的魏武曹操见重、参与过“魏夺嫡”且从中获利的他,那还能嗅不出其中必有蹊跷?

是的,令他自危的因素,就是天子曹叡没有对司马昭追责!

或是说,这种心态令人弗解。

有不轨之行的李简被诛,而自家次子没有被牵连、没有被天子追责,岂不是好事?

岂非他圣卷正隆的体现?

何来自危之说!

但若是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出发,次子司马昭没有被追责,就是曹叡在欲盖弥彰、正是心有芥蒂的体现。

想想就明白了。

此些年在曹叡的授意下,司马昭与李简交情莫逆、犹如手足,各自不止一次盛赞彼此、相互扬名。

依着常理而言,李简如今被诛了,曾极力推崇李简的司马昭就应依律连坐!

不管免职罚俸也好,以言申责亦罢,必须要有所惩戒。盖因只有惩戒了,此事才会真正的过去了,日后任谁都不能复提此事对司马昭攻讦了。

但曹叡没有这么做。

仅是这一点蛛丝马迹,便能让司马懿心有所悟。

李简所犯之事必然很大,且他次子司马昭也在此事中牵扯得很深,而曹叡之所以没有追责,则是因为对他有了戒心与怀疑,不敢在关中决战之际节外生枝.......

然也!

司马懿没有曹叡的不追责当作一番好意。

因为那是无稽之谈!

试问,依着朝廷法度将司马昭免职了,那又如何?

以河内温县司马氏的门楣家声,以他作为魏国三朝老臣、辅左重臣以及督领举国兵马大都督的身份,日后司马昭再复踏上仕途很难吗?

这种显而易见的仕途默契,为何天子曹叡选择视而不见呢?

为何没有对司马昭追责,将他将从此事中摘出去,反而是刻意留下了一个日后被人攻讦的把柄呢!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