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钱找太孙【为肥田麦加更】(2 / 2)天下第一逆贼首页

朝廷的财政,更是重中之重。

朱高煦想做事。

至少,不能比老大做的少。

但是,空空如也的国库,让他束手无策。

心向东宫的内阁大臣杨士奇,静静的看着陷入沉默的监国,他轻轻咳嗽一声。

在其后,文官班列前段,应声走出一声。

五十来岁,身着紫袍,戴六梁冠,正二品的部堂大员抱着笏板站与朝堂正中。

将来的三朝元老。

如今的户部尚书。

夏元吉是也!

户部,掌天下财政赋税,管国库出纳。

乃是国朝,自吏部以下,第二大部。

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元吉,在朝堂上的地位,不言自明。

朱高煦看着夏元吉出班,眼底浮出一抹期待。

他希望这位掌握大明钱袋子的人,能够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回答。

夏元吉也不含蓄,直接开口:“臣有话要说,杨大人方才亦有声明,今年徽州府赋税数倍增长,可见地方财政潜力之大。

而徽州赋税增长,乃是自去岁皇太孙往徽州坐镇,推行善政所致。

臣以为,如今国库艰难之时,可请太孙入朝,出良策,以解国库之困。”

自永乐元年,入户部掌事,至永乐四年独掌户部,夏元吉的功劳不可谓不重。

皇帝几次北征,郑和数下西洋。

财政吃紧,若不是有夏元吉在,只怕大明朝早早的就已经破产了。

他很直白的开口谏言,朝廷要想有钱,得要找太孙朱瞻基。

人人皆知,这是有意让太孙掌权。

但是没人能说出反对的话来。

不说夏元吉,在大明经济上的地位。

就是如今徽州府那一条条的数据,皆是铁证。

无不证明,皇太孙有经济之才。

朱高煦的脸微微沉下,他刚刚在推行白话之政上,被自己那个大侄子坑了一次。现在要他去找朱瞻基,来解决国库空虚的事情,他只觉得脸上无光。

新晋掌礼部事的金纯,适时出班。

同样是抱着笏板,站在夏元吉身旁。

“殿下,徽州如今面貌一新,地方励精图治,财政增收,百姓富裕,皆因陛下信赖,太孙勤勉。

如今南疆正是大举用兵之时,眼看我大明将要尽收南疆设布政使司,朝廷断无拖后腿的道理。

朝廷无力支援,则前线将士寒心,士气大减。若前线懈怠,南疆三省正值兵力空虚之时,必会被南疆藩属乘虚而入,届时……”

后面有损大明威严的话,金纯没有说出口。

但人人皆知。

若是此时南疆出乱子,南方交趾、广西、云南三省,必然会动荡。

鄂宏大深入南疆宣慰司,已经到了缅甸宣慰司。他的手下,如今有近五万大军,作为中军。

在他的后面,那条漫长的殖民兵线上,另有靖江王府、黔国公府整合的四五万兵马。

而宝船队两万余人,同样也停在了南疆大骨剌宣慰司。

这十多万兵马,几乎将南疆三省的兵力抽调一空。

交趾形同虚设,广西除了镇南关有数万兵马时刻镇守,内地不过一两万兵马。

云南同样如此。

谁也不敢想,若是鄂宏大他们出了事,南疆会变成什么样子。

朱高煦已经能想到,若是南疆从自己的手上丢了。或者,哪怕只是发生动荡,自己就得回中都老家养牛去。

可他,还是不太愿意,在如今局势大好于自己的时候,再将东宫给扯出来。

“如今大明旬报统领江南言论,本王亦听说,幼军卫正在整顿之中。瞻基诸事繁忙,无论大明旬报,还是幼军卫,都是重中之重,此时如何能再让瞻基分心。若是累坏了他,到时候……”

老爷子,也不会让他回老家了,只怕会当场就诛杀了他。

这是朱高煦的潜台词。

但真正的用意,还是在暗示,如今朱瞻基很忙,没必要找他给国库弄钱。

前不久刚刚上奏的郑亨再次出班,他是这一旬轮值内阁的五军都督府代表。

只见他沉声开口:“启禀殿下,五军都督府已收到幼军卫奏报,幼军卫内部整顿,将要完成,太孙亦将要抽出身来。”

郑亨的话刚说完,礼部尚书金纯再次开口。

“殿下,臣亦收到大明旬报的消息,如今大明旬报,皆有衍圣公主事,有日月堂一众少年郎助力,太孙早就不管旬报诸事。”

太孙很闲。

没您想的那么忙。

您要钱,还是找太孙吧。

几人三言两语,便将朱高煦之前的推脱之词,给彻底瓦解。

朱高煦的眉头越发的皱紧。

他此时的感觉很不好,看着站在殿中的几人,心中隐隐约有一丝不安。

口径太统一了!

这是什么意思?

有那么一瞬间,朱高煦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很不好的名次。

只是,稍纵即逝,被他强压下来。

而随着他的沉默,从文官班列中,不少的官员走了出来。

有六部侍郎、郎中。

有都察院、通政使司、翰林院,大理、太常、光禄、太仆、鸿胪五寺诸官员。

虽然总体人数不多,但却态度坚定。

杨士奇心中亦是略感惊讶,他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站出来,推举太孙解户部、国库无钱困境。

他再次出班:“殿下,南疆不可乱!此乃如今大明最要紧的军国大事!按三宝太监前番上奏,若大明尽收南疆,迁移内部百姓、富户、勋贵开垦南疆,则宝船队能运来无数粮草,充实国库。太孙有生财只能,断无不用的道理。”

郑和前段时间,在皇帝还没有北巡的时候,确实是上了一道奏章。

奏章里的内容很多,皇帝隐下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在朝堂上公布。

郑和做了很充实的调查和准备,他向朝廷提议,迁移内地百姓、富户、勋贵开垦南疆。

东南各处船厂,依照宝船队那三五十丈的大船,重新打造货运海船,专门用于运输南疆产出,充实国朝,支援内部各地,缓解朝廷压力。

郑和是皇帝潜邸时的老人,从无虚言。

皇帝不疑,朝廷里也没有怀疑的声音。

三宝太监说南疆是座金山银山,那么南疆就必然是金山银山。

三宝太监在奏章里,生动的描写了,南疆那帮可能被称之为还爬在树上的猴民,是如何的懒惰,是如何的暴殄天物,却又是如何的幸运,如何的得到老天的垂青。

他们只要往野外空地上,撒下一把种子,等到夏收、秋收的时候,就能收获吃不完的粮食。

他们只要往山林里走上一趟,就能带回来无数的珍贵木材、稀有药材、昂贵香料。

他们只要扛着铁锹,找一座山随便一挖,就能挖出满地的宝石、金银、铜铁。

而在南疆以西,那条被皇太孙命名为恒河的无尽平原上,更是有着数倍于南疆的财富。

只要大明的雄师抵达,是要大明的龙旗立起,只要宝船队能源源不断的运送南疆产出。

大明朝就能彻底躺平。

朱高煦无声叹息,内阁杨士奇说的很是公正。

其言论之中,皆是为大明设想。

这是忠臣之言。

他不能拒绝。

也再无理由拒绝。

他无奈的挥挥手:“明日,朝中九卿,五军都督府,入宫议事。召太孙入宫,一并议政。”

杨士奇微微一笑。

从善如流。

“殿下贤明,待陛下回京,必会嘉许!”

朱高煦僵硬的笑着,缓缓起身,也不言语。

背着手,往一旁的偏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