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林飞鱼肉,hah12,黄河水浪花的打赏,感谢书友们地推荐和月票。我想说一声:请继续。
作品已签约,请老爷们放心投资,收藏。恳请月票、推荐票支持。
吉尔达的离开并没有困扰杨潇多久,毕竟人不能活在回忆里,虽然杨潇珍藏了那么多吉尔达的私密照。再说杨潇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自己只能继续窝在这疙瘩。
现在杨潇的主意力转移到了学业上,那导师的课题就不是问题了,具体啥我也不知道,某度搜索复制粘贴那是水字数。本人不屑为之,只能一笔带过困扰导师2年多的思路在杨潇的引导下,半年内就完成了理论,实验验证,杨潇作为第二署名的论文被发表。
到34年夏天,理论上杨潇已经拿到了博士文凭。只是学习时间太短,导师觉得再等一年毕业为妥。既然还是走不了,杨潇干脆自己做个项目,壮壮腰杆子也好。
剑桥这点就做的很好,本校的教授专家的理论性课题,申请通过学校评审组织后,得到学校资金,资源性资助出成果后,荣誉归个人。这是为了保证学校的学术先进。
其他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课题分二种,一种是个人寻找资金组成团队,租用学校的实验室仪器类,成果归团队。第二种是跟学校申请课题,学校评审通过后帮助组织团队,资金等。根据支援的力度享受2到7成的后期收益。
杨潇把自己的想法跟导师说了后,导师道:“树脂镜片?嗯,透光率只要不低于玻璃材质,那就有推广价值,不错的思路。完成这个课题拿文凭就名正言顺了。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来找我。”
杨潇写了份关于树脂镜片的预想,前钱景材料交到了评审委员会,申请2万镑课题资助。这里杨潇自己不是不能独立完成,但是出成果拿到专利后,自己的推广力度肯定比不了学校。再说有剑桥这个大腿抱着,也能预防相关利益者出盘外招。
在一个星期后的评审说明会上,杨潇提出可以签协议,一年内没有出成果的话,退还学校的2万镑资助。最后以杨潇组团,学校2万镑资助,15个月内获得专利,学校获得3成收益的协议通过评审。
因为杨潇已经掌握树脂镜片完整工序,只要工具人按照要求一步步实验验证不可能直接拿出成果,原因大家明白。就在化学系教学楼贴了个招募广告。招募三名动手能力强的学士硕士生,每月50镑补助,完成课题后有500到1000镑奖金。
这张招募广告引起化学系的轰动,你想呀,杨潇给导师做助手一年才不到300镑补助。最后在院系办公室的干预下,二位导师加杨潇本人组成了招聘小组,公开公平招聘了二男一女三个工具人。
这方面就不细节了,读者老爷不是来看这个滴反正课题展开后,杨潇每个星期去趟实验室给工具人布置实验,其实理论性论文杨潇已经完成,等出成品注册专利后才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