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5章、仙界由来,道佛有别(1 / 2)修仙记首页

次日晚饭后,李振宇在床边坐下,闭眼里就见老者在微笑的看着自己,忙道:“师尊,您昨日所授,徒儿已全部领悟完了”,老者微笑道:“这样就好,今天我给你讲讲仙界的来和构成,你要仔细听了”,李振宇道:“是,师尊!”。

老者道:“仙界是道教至尊根据人体结构及脏腑关系,结合宇宙运行和大自然规律,探索、领悟和推演而来的,是道教称神仙所居的胜境。道教的理想世界是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的世界。道教认为无限美妙的神仙世界﹐或在天﹐或在海中。或在花草瓦砾玉壶间﹐或在幽远之名山洞府中”。

老者又道:“道教认为神仙是真实存在的,道教大量的神仙记传、神仙故事、神仙传说等,都以生动的实例来论证神仙的存在。道教认为人人皆含道性,“我命在我不在天”,皆可修道成仙。

首先,道生万物,道寓于物,而道是永恒的,“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见《太老君内观经》),“生,道之别体也”(见《老子想尔注》,所以“学生”守道,就可以像道那样永恒。“深根固蒂”即可“长生久视”。《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顺气以生者也”,因此只要服气、守一,返朴归根,就可长生,可以成仙。

其次,用形神关系理论,论证可以修道成仙。通过对事物的变化和医药等的作用,来类推神仙可成,神仙实有,神仙可学。为此,道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仙学理论和修仙方术。

由于世俗之人,多不“知道”,不“行道”,不信神仙,迷恋名利,自然成不了神仙,见不到神仙,接触不到仙界而感虚无缥缈,因而凡人多说仙界是幻想而来的,所以,在世俗中呈‘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状态”。

老者停顿了一下,接着道:“道教追求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般永恒逍遥的生活。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与悟道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

李振宇听后问道:“师尊,神仙是什么样的呢?”,老者道:“心如渊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能耸身入云,无翅而飞,造天阶;或者化为鸟兽,浮游青云;或者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者吸食而气,辟谷茹芝;或者出入世间而人不识,或者隐其身而莫能见。仙人可以天入地,可以潜江隐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李振宇听后又问道:“师尊,那如何才能成神仙呢?”,老者道:“《升玄内教经?中和品》中有云:‘得道之品﹐莫不有三﹐得神仙﹐中得泥丸﹐下得延年’,修道者须几经洪炉试炼﹐功德圆满﹐方可成道为仙”。

李振宇听后再问道:“师尊,那神仙在什么地方呢?”,老者道:“仙界和仙境,为神仙所在,其中仙界又分为九天,并细分为三十六重天,得道者飞升成仙,进入第一重天(欲界六天中的太皇黄曾天),此后随缘而至各重天”。

老者停顿了一下,见李振宇已领悟,接着道:“道经载: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三岛,皆人迹所稀绝,为仙人游息之处,有不死之仙草。十洲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鳞洲、聚窟洲。三岛即昆仑、方丈、蓬丘。在地的诸名山中,有仙人及真人统治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是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七十二福地,在名山大川之间,帝命真人治之,多得道之所。也有居于壶中天地或花草树木之中”。

李振宇听后又问道:“师尊,您刚才说到人界,我也听说过有三界和六界,这些指什么呢?”,老者道:“所谓三界,有俗、道之别。俗间三界为天、地、人三界,道教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