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治国与强兵(求追读求票票)(1 / 2)我真没靠模拟器成为圣人首页

7治国与强兵

文院从外面看,隔着一道照壁,面积不够宽广,可绕过照壁一看。

里面比三进三出的四合院看上去要大很多,正前方便是一座大殿,左右两侧分东西厢房,内有学子们应考暂时入住的隔间,熟称“号房”。

苏诚接受完搜身检查,接过“地丁辰三”的牌子。

他便发现朱子柳,程浩,纪随云三人冲他微笑点点头示意。

出于考场纪律,他只能默默地躬身抱拳行个礼,便往东厢房的号房走去。

孙不六跟他一样,也在东厢房,两人隔着两个号房。

进了号房,苏诚才发现,这号房的大小,就跟公共厕所的隔间差不多,勉强伸得开腿罢了。

他所在的位置,可视条件还不错,没有烈日灼灼,也没有阴暗潮湿。

以前的秀才要在这样大小的地方,呆上三天三夜,不仅是知识,也是精神和肉体的三重考验。

能顶过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还好,景国没这么夸张,只要半天时间就够了。

过了许久,车轧磷磷,蹄声滚滚,一辆马车在他的号房前停了下来,一名带甲士兵跳下马车,将一沓微黄的卷纸递给他,看上至少有二三十页,十分厚重。

苏诚小心翼翼地接过卷纸,用汉白玉镇纸轻轻压住,拿出徽墨和洮砚,镶着蓝田玉的羊毫笔,笔墨砚可谓十分昂贵。

朱子柳送羊毫笔,程浩送徽墨,纪随云送洮砚,三人一定要他带着这三个墨宝上考场。

不收,就跟他急。

盛情难却,他只好却之不恭。

苏诚听从三位大儒的建议,看到试题,先不要急着动笔,先倒水,研墨,把紧张、躁动不安的情绪先排干净,再认真看题。

试卷第一部分,就是问关于一些至圣先师们的生平,功绩,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但凡读过圣人们的生平简介,都能知道个大概。

比较费脑筋的是作答的时候,要具体写到圣人周游列国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随行的弟子,谁在记录。

第二部分,难度也不大,问一些诗词歌赋,类似于古诗文填空。

第三部分,默写大段圣人的名篇著作,谈谈对后世的影响,对治国经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最后一部分,就是考生们从“治国”和“强兵”二选一为题材,可选诗或词作答,即兴创作。

前面三部分,对苏诚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他有【儒道至圣】卡片加持,他能倒背如流,何况,只是区区几篇,几段,几句零星地考校。

难的是最后一部分,关于朝堂时局的考校。

纪随云是江州知府,官场的老油条,他曾告诉过苏诚,如今的皇帝沉迷于修道,学文帝无为而治,朝中大臣共分两派,一派是以严阁老为首,一派以太子为首。

两派政见不合,斗了有二十多年。

北有妖蛮滋扰边境,南有水寇沿海作乱,天灾人祸连连,国库空虚,兵疲民乏,朝廷已经有一年没发俸禄了。

能出题的范围,也就是在治国和保边境里面挑。

一想到这,苏诚不禁要佩服纪随云的押题能力,这直接全押中了,比他中了750万还高兴。

不过,他很快就陷入了沉思。

如今内忧外患,国库空虚,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在的景国,满目疮痍,可以说是烂到根上了。

煮出来的饭,也是三天的隔夜饭,一股馊味。

要治国的话,就不能等敌人钝刀割肉,得自己主动快刀斩乱麻,连根拔起。

这一举措,势必牵扯到众多官员们的铁饭碗,会成为众矢之的。

若论强兵,何以养兵,军饷,粮饷,军备,火枪,火炮,沿海边防的战船等等,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钱!

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谈哪个,都是在纸上谈兵。

纪随云还跟告诉他,作诗词这一块,风格上,最好带点脂粉味。

批阅试卷的那些帘官,为了迎合上级,常在花街柳巷中奔走,久而久之,他们对诗词的口味偏好,自然也带着浓浓的脂粉味。

可惜柳永没生活在这个时代,不然他至少是状元郎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