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回: 行途中 拔刀相助(1 / 2)盛气年华首页

话说徐优进几人习武有成,郑得山信了远红和尚的话,决定带着几个徒弟远走他乡,以打拳卖艺为生,一方面为了更进一步的锻炼他们的功夫;另一方面,也锻炼他们早些步入社会,去熟悉外面的世界。等一切准备妥当,这天一早,师徒五人及李汉辞别了徐力民等人,离开家园,就启程向上海行去。

师徒五人离开了徐镇子,一路往前走。一切行李和用具,都装在胶轮车上,有李汉一个人推车跟着。李汉是徐力民派去的跟班,他觉得他们师徒几人在行途中,还要负责行李的事,又怕他们路上不方便,就决定让李汉跟随,路上推胶轮车和几个人伙食的义务,就有李汉负责。这样的话,师徒几人也就轻松了许多。

他们一路说说笑笑,慢步走在大道上,每经过一处,都要观赏一番当地的景色。几个人往前行了几天的时间,一路过沛县,经徐州,走宿县,这天就入了蚌埠地界。蚌埠地处安徽省的偏北部,被称为南北交通要塞,是历来军事必争之地。

此时正逢中午,天上晴空万里,暖阳高照,和风劲吹,树上枝条摇戈,旷野倾吐着入春的气息。

他们接着往前行了一段路,就见前面出现了一片房宇。娜娜看到后,以为他们又遇到了一个村庄,就高兴的向郑得山说:“师父,前面路旁,又有个村庄。咱们是不是在这个村子里,演出一场?”娜娜一路很活泼,自她和大家一起出来徐镇子,走在路上,只要碰到一个村庄,或大小城市,她都要向郑得山问一次这样的话。

郑得山往前看了眼,他见此处房屋林立,栽树成荫,就认为这不是一个村庄,倒像一个镇子。他就回头向娜娜说:“咱们走在这一路上,你可提醒了师父不少次这样的话!咱们走了这么长的路,难道你不嫌累吗?”郑得山说的没错,从徐镇子到蚌埠之间,那是几百公里的路程,师徒几人昼行夜宿的走了几天,才来到这里。娜娜被郑得山问的脸布红晕,笑着回答说:“不累。我只是想,咱们能早一天在外人面前,展示一下少林功夫。”郑得山听了这话,笑了笑,便说:“既然你不累,咱们就在这个村庄里演出一场,也好满足我徒儿的心愿!”

娜娜高兴的又蹦又跳,并笑着说:“咱们终于开始演出第一场把戏了!”徐优进,明明和小健跟在一旁,都也为之高兴。郑得山见娜娜如此的高兴,却又笑着说:“你别高兴的过早,我答应你演出,也只是逗你开心的。咱们辛苦的走了这么远的路程,就已经够疲乏的了,哪里还有工夫在半道上开场子卖艺!等咱们到了上海后,投家客店歇上两天,歇好了,才能开始开场子卖艺。”

这话如同一盆凉水,泼到了徐优进几个人身上。他们听了,个个感觉心里一凉,都正开心的笑着,猛地收敛了笑容。娜娜受到的刺激最大,她认为被师父耍了,脸现红潮,娇嗔的埋怨郑得山说:“师父真坏!比我大师哥还坏。”话后,又咯咯地笑了起来。这话又引起徐优进对娜娜的不满,他边走边向娜娜说:“师妹,我又怎么惹到你了?你在师父面前说我的坏话。”

娜娜回过头来,白瞪了徐优进一眼,娇滴滴的说:“还在狡辩!难道我说的不是吗?”说过这话,又是一阵子甜笑。娜娜这话,没根没迹,徐优进知道她在给他开玩笑,就不再跟她一般见识了,轻轻的一笑,也就不再搭理她了。

师徒几个人说说笑笑,继续往前走。又接着走了一会儿,这时就离这片房宇近了。他们老远看到路旁有一家酒店,在酒店门旁,竖着一根几仗高的竹竿,上面悬着招牌。招牌的周边是黄穗,中间蓝字红底,上面写着:迎宾酒家。招牌在清风的吹动下,不住的摇戈着。

郑得山看到前面这家酒店,就又抬头看了眼太阳,见此时正逢当午。他又觉得他们走路走的有点累了,就决定去酒店里吃顿饭,歇一时,再走。就回头向徐优进等人说:“现在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了,咱们就去前面酒店吃饭,也好歇一会儿。”这话又引的娜娜高兴了一番,她又是一蹦一跳的拍着双手说:“那好那好!我正觉着肚子饿了呢!师父真是及时雨,能知道咱们此时饿肚子了。”话一落音,又逗的大家一乐。

李汉一路行在后面,只顾推着胶轮车走,从没有说过话。这时他也被娜娜逗的开口说话了,他边推着胶轮车走,边笑着说:“咱们这伙人中,有娜娜姑娘在场,就不感觉寂寞了。”娜娜听了,心里不高兴,回头瞅了李汉一眼,就有点不好意思起来,随即埋怨说:“就你会说!”李汉再也不敢与她搭话了。

他们说笑间,已来到了酒店门前,接着就向酒店走。店老板正站在门前招揽生意,见来了客人,忙上前迎接。他见走在前面几个人,一老四少,个个都精神抖擞;后面还有一个人推着胶轮车,车上装着武术器械,就知道这是一起打拳卖艺的远客。就笑嘻嘻的打招呼说:“客官来啦!快进店里歇一歇,顺便吃顿饭再走。看样子,你们是远道而来。”说话时,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郑得山打量了店老板一眼,见他四十岁上下的年龄,一身蓝布装,中等个头,四方大脸,说话间,眼睛滴溜溜的转,就知他是一个口舌伶俐的生意人。就笑着说:“老板眼亮,能看出我们是远方来客。你说的没错,我们师徒几个人,从山东来,奔上海去。我们路经此地,正逢中午饭时,就打算来店里吃顿饭,歇一歇,然后再赶路。”

店老板听他们要吃饭,那是喜上心头。他赶紧让出道来,又向店里的伙计叫了声:“小四子。有客人来吃饭,快给准备好桌子。”话音一落,就听店里的小四子回了声:“好嘞!”

郑得山等人都是一笑,他们等李汉把胶轮车停放好,就一起往店里走。几个人进了店门,郑得山满房里扫了一眼,见店里摆放着几张桌子,正有几个客人在埋头吃饭,就接着往里走。

小四子在搽着一张桌子,见客人走进来,忙向他们打招呼说:“几位客官,这里请!我给你们准备好了桌子。”说话间,他已把桌子搽干净,又把椅子给摆放好,就退到了一旁。

几个人走过去,就围桌坐了下来。一时小四子又拿来了菜谱,放到了桌上,就说:“客官,请你们点菜。”娜娜首先伸手把菜谱捞了过来,随手翻了几页,看了看,然后合上,又随手推给了徐优进,就说:“我点不来,还是让大师哥点菜罢。”徐优进眼看着娜娜推过来的菜谱,却没有点菜的意思,便说:“咱们还是请师父点菜。他老人家爱吃哪一样菜,就点那一样。”说这话,就要把菜谱推过去。

郑得山摆了摆手,笑着说:“你就看着点罢。你们年轻人爱吃的菜,点上几样就是。师父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菜。”徐优进听郑得山这么说了,正要动手推过去的菜谱,又随手往自己面前捞回,就随便翻了一遍。后来点了一样红烧鲫鱼,一样芹菜炒肉丝,一样清水煮肉丸,一样小葱跑蛋,又要了五碗饭。他又写成菜单,然后把菜谱和菜单递给小四子说:“我们就先要这些,不够再要。”

小四子接过菜谱和菜单,看了眼菜单上的几样菜,就问:“客官,你只点了几样菜,还要不要喝酒?”徐优进知道师父和李汉都是爱酒的人,必须得让他们喝点,就转脸问小四子说:“伙计,你们这酒店里,都是有什么品牌的酒?”小四子说:“有孔府家,女儿红,还有微山湖老牌酒。”

徐优进听后,心里一乐,想不到来到离家几百里的异地,竟然遇到了家乡的酒,这真是:

行程千里他乡客,途中歇脚酒店入。

菜肴美酒餐中需,巧遇佳酿家乡货。

接着就说:“你就给我们上两瓶微山湖老牌酒。远在他乡地,暖暖家乡情。”小四子答应了一声:“好嘞!”转身就往厨房走去。他们见小四子去了厨房,师徒几人又闲聊起来,边等待着小四子上菜上酒。

瞬时间的工夫,小四子又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茶具。他来到了桌前,把托盘里的茶具放到了饭桌上,就说:“客官,你们先喝茶。饭菜少时就好。”话后,就手拿着托盘,又回厨房了。

小四子走后,李汉站起身来,伸手端起茶壶,就要给大家倒茶。郑得山见了,忙向他摆手说:“你快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罢,这茶还是让他们几个年轻人给倒。”李汉却诚恳的说:“大师,我是专意跟来伺候你们的,这茶还是我来倒。”郑得山不以为然的说:“咱们之间,不分彼此。再说了,你这一路推着胶轮车行路,已经够累的了。你就坐下来,安心的歇一会儿罢。”说话间,又向李汉做了一个让他坐下来的手势。李汉只好收手坐了下来。

这里徐优进、小健和明明都要争着动手倒茶。娜娜率先起身把茶壶端到了手里,笑着说:“我来给你们倒茶喝,我倒出来的茶,那是要比你们倒的茶,要香。”说过这话,自己又咯咯的笑了一阵子。等她把几杯茶倒好,徐优进就端起一杯,先给郑得山送过去。明明就给李汉送过去一杯。接着他们二人又各自端了一杯,放到了自己面前。等小健端了一杯茶后,娜娜最后给自己倒了一杯,就放下了茶壶,又坐了下来。

接下来,大家又开始边喝茶,边聊天。不到一支烟的工夫,小四子把酒菜送到了饭桌上,还端来五大碗米饭。郑得山就说:“饭菜上来了,咱们先吃饭。等吃过饭,再歇会儿,就继续往前赶路。”大家听了郑得山的话,也就开始一心的吃饭。郑得山和李汉爱喝,徐优进给他们打开一瓶酒,两个人各喝了一半,也就开始吃饭。

他们吃过饭,小四子收拾过碗筷,把饭桌一擦,就去厨房了。小四子走后,大家又开始喝茶聊天,刚聊过几句,老板笑嘻嘻的走了过来。他来到了饭桌前,就眼望着郑得山,客客气气的说:“大师,你老人家一来到店前,我就看出你不是凡人!我敢断定,你是一个真正的武术大师,这几个年轻人,都是你的徒弟。我看见你们胶轮车上的东西,就知你们这是耍把戏、打拳卖艺的功夫人。”郑得山听了,向他点头说:“店家有眼力,经得多、见得广。我们确实是去外面卖艺的艺人。”

店老板被郑得山夸的乐呵呵的,他眨巴了几下眼睛,又问郑得山说:“大师,我倒有个想法,不知你愿不愿意?”这话不用猜,听过就知他问这话的意思,他想让郑得山师徒在这里演出一场。郑得山也听明白了他的话,就笑着说:“店老板的话,我懂:你想让我们在这里演出一场,给大家看。”店老板皆大欢喜,点头哈腰的说:“是是是,我就这个意思。不过,我实话告诉大师,我们这里的人,都很爱好武术,人人对武术很炽热,所有干你们这一行的人,如来到我们清风镇上,都是演过几场后,再走。”原来这地方是清风镇,离蚌埠不远,属于蚌埠管辖区。

郑得山不愿在这里演出,就推辞说:“我们要奔上海去,只是经过你们这地方,根本没有打算在中途演出。不好意思,我们不能答应店家了。”店老板嘿嘿一笑,看样子,倒是个热心人,他听了郑得山的话,并没有放弃的意思,又恳求说:“大师,我们这地方的人气,那是大的很。我请求你们在本地演出一场,也让我们这里的人,见识见识你们这些人的功夫。这叫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以后有人提起武术,也让我们想起大师等人的功夫,那是如何的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