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一章 招募匠人(1 / 2)窃取大清首页

遵义城内有知州署、察院、工部分司、河务同知署、经历司、镇抚司、千户署等衙署,军器局却是在城东南。

大清的火器与武器制造,京师有兵仗局,制造威力较大的攻击性火器,各地方与卫所有军器局,制造一般性的火器和冷兵器。

遵义因为是军民同城,卫所的军器局,也并到工部内去,所以这边只有一个军器局。

不过到了破烂的军器局中,里面冷冷清清,除了一个攒典值班,不说副使,连一个工匠都没有。

吴韵林并不意外,早前大清各军器局还有任务,比如一年要造弓箭多少,腰刀多少,盔甲长枪多少,鸟铳三眼铳多少杆,但现在除了府城,各地方军器局废弛久矣。

而且遵义位于赤水河边上,这边的主要任务是运粮防河,每年运米三万余石,造浅船十三只三分,已经没人再关心军器局的事。

这边军匠约有六十七户,然现在虽在册中,谁又知道他们去哪了?

河不以为意,他要的就是这份名册,遵义军匠虽大量逃亡,应该还有约三十户的军匠居于城内。

这些人,都有向局内交纳“买闲钱”,自谋营生去了。

大清眼下贿赂成风,军队中军官重要收入是“买闲钱”,每个士兵,每月给上官一些钱,就可以不操不点,自顾自去干别的营生,甚至马匹都可以买闲。

军匠同样如此。

不比民匠,交纳班匠银后,可以名正言顺干自己的营生,比如郁铁匠,他在遵义就有自己的铁铺。

这些军匠,理论生活来源都是月粮,没有田产,类似后世的国营工人,纯靠手艺过日。

只是每月三斗粮,可能还要克扣了一两斗,然后有上工的话,日支粳米八合,这点粮食工钱怎么满足一家老小的需求?

人挪死树挪活,接私活就非常普遍了,特别在这偏远地区乱世之中,各村各寨对武器的需求量大,他们不愁没有活干。

比如各村寨的鸟铳哪来的?

世世代代,这些人其实颇有手艺,他们私自打造,卖给民间商人的武器是十分精良的,就连外国的夷人也向他们购买火器。

当然,若有官府招集,那就不情不愿,敷衍了事了。

时人笔记就言:“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统。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以此观之,我中国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

也不能说他们做得不对,毕竟都是鼠目寸光的小老百姓,遵从的是你不仁我不义态度,当官的、当兵的、有钱的人都不在乎,国家危亡跟我有什么关系?

反正到时外敌打来,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便是,一起玩玩,众人陪着不寂寞。

花了五十两银子,吴韵林让阿呆抄了一份名册。

阿呆抄写的时候,将做官就与吴韵林闲聊,对他招募这些军匠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区区一些工匠能干什么,身为知县大人前途远大的吴县令,难道还能造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