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我大明朝还有忠臣吗?(2 / 2)大明日不落,从幕后指点朱棣开始首页

而实际上,他在此基础上,也曾言说如果这等封爵之说,皇上担心是遵循古法,有复古之嫌的话,那就不如换一个说法,只需让宗室子弟散于各处,监控一地,再根据贤与过,提升品级。

如此,诸藩岁俸等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而眼下。

解缙听到皇上一连说出“科举入仕、宗室入军”。

不管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眼下来看,给予宗室子弟官职名义,这岂不是正契合自己奏折要领的前提?

就算不符合,哪怕是自己硬凑。

以后只需继续建议,皇上焉能不听取自己的意见?

想到这里,解缙便喜不自禁的上前。

正如一年前……百官已经赞同,圣上已经钦定成国公朱能,讨伐安南(也就是交趾,今越南)。

但解缙偏偏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

当初之举,解缙承认自己做错了,事后他百般思量,这才发现,自己没认识大局。

什么是大局?

皇上就是大局!

因此,今日,解缙却认为自己作对了!

当下。

解缙看向那反对众人,当即引经据典。

“诸位同僚,科举这一制度,虽然从隋唐而起,也是隋唐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但唐朝时期,却还有举荐制度,宰相李林甫虽为宗室,但并没有经过科举考察,而是通过宇文融的引荐,这才一举列入中枢。”

“再者言,当初的科举选仕,并不完善。如今我大明吸取前朝教训,科举选仕以四书五经为根本,忠孝礼法为骨,宗室弟子入科举,也得凭借自身才能,方可入朝为官。”

“我大明才华横溢者,万千二字岂可数尽?难道今日加了宗室,就担心科举制之下,有才能者也考不过他们吗?”

解缙的突然倒戈,是百官万万没想到的。

当即,就有人怒声喝道:“解缙,你休要胡言乱语,这岂是担心考得过考不过?宗室入朝为官,天下百姓如何看?科举为选仕所用,宗室本为皇亲国戚,选仕哪有公平可言?”

“让天下人看在眼里,还以为这大明朝是奸臣当道,任意选用亲信!”

“这倒简单。”解缙认真思索了片刻,这才回答道:“所谓举贤不避亲,更何况眼下我大明并无察举制,凡事都是科考,科考均是封存姓名,连主考官都不能看……倘若担心外面百姓怎么看,就失去了寻找贤才的本心,这才是走入了误区。”

“哈哈,解学士说的对,朕深以为然!”朱棣此时可真是看到了“意外之喜”,自从对方反对“远征安南”后,他越看解缙,越是觉得讨厌。

现在却是觉得有些喜欢。

而皇上突然的话语。

却让百官越发急切,但另一方面,刚才眼看局势不对的李至刚。

此刻却眼红了。

连忙说道:“宗室之事,诸位也不必如此心急,不妨听陛下的本意,想必也不会如大家所想,是真的要把兵权还给宗室。”

“李学士也是个妙人。”朱棣继续笑着点头。

而此刻,不等朱棣开口,一直站在百官首位保持沉默的朱高炽三兄弟,却也有了动静。

朱高炽当先开口,“诸位大可放心,父皇的意思,其实也是为了我大明着想。凡是进入科举之宗室子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不能为藩王嫡系!

第二,若想科举,必须从宗族名册上削去爵位、乃至岁俸等等待遇,只留其名。若是五代之后,便不保留,与平民百姓无异。”

此话一出,诸臣刚才的反对情绪,这才缓和。

但见朱高炽继续说道。

“至于宗室入军,前提条件相同,而且从基础士卒做起,诸如小旗、总旗……到了指挥佥事之上,便要卸职回京。如此想法,也是为我大明朝培养中高层武将。并非如大家所想,再度执掌一地兵权。”

随着太子朱高炽的话音落下,诸臣这才发现,事情远非自己等人认为。

但另一方面,他们还是本能的觉得不妥。

正要说什么继续反对。

却见早已经忍不住的朱高煦,当即站出喝道。

“你们是这也反对,那也反对。”

“咱大明的宗室就这么点儿,不给他们发放岁俸也就罢了,连他们干什么都要拦着。尔等一口一个为大明,如今父皇好不容易想到了折中的法子,尔等却还要反对。”

“都言忠君体国,尔等却言行不一……”

“我大明朝还有忠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