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主管又接着说道,“那你有没有听说过分子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缺点!”
唐昊一听,好家伙,这可是进入他的盲点了,毕竟高中可没学这些,不过刚刚好像在度娘瞅到一眼,于是回答道,
“主管,我认为分子育种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二就是转基因。
后者可谓是个“雷区”,因此不少科研学者转而专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这种育种方式现在流行的名称为基因组分子育种,
相比于传统育种技术,这种分子育种技术的选择更准确,更高效,可以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且成本降低,因此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可能成为孕育,作物遗传育种的第三次技术突破。
在过去20多年中,分子标记技术以及QTL(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方法的快速发展,为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借助于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利用合适的分离群体,已经定位了大量影响产量、农艺、品质、生物和非生物抗性等性状的QTL和基因。
这些都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提供了依据,目前发展而来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是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鉴定不同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的一项新型分子育种技术手段。
简单来说,相比于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不需要引入新的基因,这种方法能有效结合基因型与表型鉴定,避免选种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显着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
目前具有重要粮食安全意义的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大豆,花生,棉花,甘蔗和油菜等都已开发出了大量包括SSR(简单重复序列)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在内的分子标记,
并建立了许多分子标记数据库,为作物性状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子育种应该说是一种比较旧的说法了,尤其是在进入全基因组、高通量研究时代之后,
朱猛进老师在他的博文就提到:
“至少在动物领域,活跃在最前沿的一线学者中,分子育种已经开始有逐渐淡出的趋势,目前的趋势是分子育种差不多已被“基因组(设计)育种”所替代,转基因也更多地被归为‘基因组编辑’的范畴”。
以上是比较书面的解释,就我个人来看,
转基因技术说白了就是把一些目的明确的基因片段强行植入水稻的基因序列之中,甚至能按照人们所需要的方式排列来表达相应蛋白质,实现对应功能,
好处就是直接定了方向,做出来的相应水稻直接就能集合多种优势,
坏处同样明显,不稳定性特别多,分两个方面,
一个是转入的功能基因序列本身,会不会出现富集,也就是本来想法是插入一个基因,结果这个转基因植物在繁衍后代的时候后代的这个基因变成了一百个,这个在序列复制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是外来基因而直接不可控,
如果本来一个基因表达的蛋白只能杀死昆虫,一百个同时表达,可能直接把人送医院,所以这个转基因作物可以拿来做饲料但不要直接入口,
另一个就是,目的基因想要转入水稻本身的基因序列中,不是直接放一起就能实现的,需要通过一些特定手段去实现,比如通过一些侵入性细菌或者病毒的基因序列去入侵水稻的基因序列,从而强行挤入水稻基因内部,
那么问题来了,这玩意可不会失活,指不定哪天又从转基因植物上面跑出来,然后顺着血液入侵一些关键部位,比如肠道癌变,肝癌,胃癌,脑瘤,都不知道这些疾病怎么产生的,
那么我们吃的大豆油是否贡献了一份力量!
毕竟其实除了国产转基因作物尚未进入餐桌以外,其实好多进口蔬菜,
芹菜,大豆,黄瓜,西红柿,土豆,早已鱼龙混杂!
相比较而言,分子植物育种,这个手段是介于传统杂交水稻和转基因水稻选育之间的一种手段,
简单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