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匈奴人齐聚一起,迎接他们的乌桓老爷,可是来人的情况让他们不禁大吃一惊,那是离他们十里地的一个乌桓部落的头人,只见他浑身浴血,背上和四肢都插着几只箭矢,好在都没有伤及要害,是什么人胆敢攻击他呢。这个头人的部落大概有一千多人,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有三百多人都随大军去劫掠幽州了,目前族中还有不到三百的精锐勇士,其他四百多人虽然都是老弱妇孺,可是也不见得就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他们依旧可以挽弓射箭。这样的部落,在这些匈奴人看来是力量比较大的一个群体了,敢动这样的部落,可见对方也不是好惹的主。
那头人抬起头来,眼中凶光毕现,狠狠的道:“召集所有的人,跟我去报仇!”
这是一道命令,是匈奴人不可以违背的命令,可是“所有人”有些为难。一个族长一样的老人颤巍巍的来到乌桓头人面前,跪在地上,哑声道:“奴族中的青壮已经全部随军出征了,现在族中都是些老弱妇孺,战斗力低下,奴希望头人开恩,让十二岁以上六十五以下的男丁随老爷去征战如何?啊!”不等他说完,一条鲜血淋漓的鞭痕出现在老人的脸上,是那个乌桓头人的手笔,他勉强直了直身体,吼道:“没听到老子的话吗,所有人,所有能动的人!”说罢,又是一鞭子抽在了老人的头上,顿时又是一条血痕。
匈奴族人紧咬着牙,挡在了老人的身前,护着老人离远了一些,然后都心有不甘的回到自己的毡帐内去拿武器和皮甲,这些装备在曾经的岁月中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他们凭借着这些东征西讨,打下一块偌大的江山,只可惜在几百年前被汉武帝击败,分裂、溃败、逃亡便开始伴随他们,直到后来他们累了,投靠了大汉,但是,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和平和安宁,迎来的只是汉民的歧视和官吏无休止的压迫,他们被迫再次逃离,投靠了乌桓,然而事情并没有好转,只有变得更坏,有时他们会想或许在大汉的生活也是好的生活,可是,他们总是有着不甘和恐惧,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可以好好活着的生活。
但是,现在,他们觉得很难了,他们绝望了,想要放弃,他们都太老了根本没有能力为自己挣命,亦或者他们太小了根本不明白如何为自己挣命,但是现在他们被迫为自己挣命,为那渺茫的无法捉摸的希望争一次,会有可能吗?他们不清楚,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当这些匈奴人看到前方浓浓的黑烟包围的部落时,他们已经累得连手中的武器都拿不起来了(有些人其实从一开始就拿不起来武器的),他们呼吸急促,喘的厉害,每次向前奔跑都似乎是在与生命赛跑,那种急迫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透过苍白的脸和大张的嘴巴来表达这一切,可惜没有人关注这些,背后拿着武器驱赶他们的几百乌桓人不会,而前面渐渐清晰的那支雄壮的骑兵也似乎不在意。
更近了,这些匈奴人的视线已经开始模糊起来,但他们隐隐约约还是看清了前方军队的装束,那是汉军的装束,尖顶头盔下,铠甲齐整,然而他们肩背的雕弓和斜挂的弯刀,又显示出他们不同于普通汉军的特点,最终这些匈奴人明白了,这是汉军中的匈奴骑兵。
终于在乌桓人的呵斥下,他们可以停下脚步了,此时再让他们多迈一步都很难办到了,他们不禁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人,已经少了很多,望向来时的路,点点黑影点缀在那里,他们知道那是什么,那是他们的族人,是他们亲人的尸体,他们在真正为自己挣命之前便倒下了,没有坚持下来,那样或许更好啊!
“准备弓箭!瞄准敌军!放箭!”随着乌桓老爷们的一连串命令,他们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动作,尽管疲惫不堪,但是这一套动作他们还是完成的规范整齐,他们从能够拉开小雕弓的时候,便不停的做着这些动作。然而此时这些攻击的效果却很差,一百步几乎是极限,甚至有些箭矢在五十步的时候便不甘的坠落在地上,只激起一片尘土。汉军罕见的没有任何动静,既不进也不退更不攻击。
“前进!停!准备弓箭!瞄准敌军!放箭!”随着乌桓老爷们的一连串命令,他们向汉军前进了五十步,又是一次尝试,然而效果依旧很差。对面的汉军也只是拨了拨马头,让过了几只飞去的箭矢,毫无损伤。
“前进!停!准备弓箭!瞄准敌军!放箭!”又前进五十步,有了效果,汉军中出现了零星的骚乱,原因是有几人被箭矢射中,不过箭矢并未伤到人,只是嵌入了皮甲中。汉军中有人喊了句什么,然后整个军阵向后退去,不多时便不见了踪影。
这些匈奴的老弱妇孺并不是站着看汉军消失的,他们是在奔跑中看到那些情景的,乌桓老爷下了追击的命令,因此他们只有舍命的奔跑,奔跑,再奔跑,不能够奔跑,便只能够摔倒,然后被乌桓老爷杀死。那些死去的面带痛快,然而活着的面上的痛苦之色更甚他们。凭借着他们这些老弱妇孺是不可能追上汉军的,但是乌桓老爷不予理睬,他们知道这支汉军是一支孤军,因此不给汉军任何喘息的机会,他们要紧追不放,将汉军由孤军变成一支疲军,到得那时,便可以任他们宰割。
可是这些匈奴人实在太累了,他们追不动了,无论如何都追不动了,在乌桓老爷连杀几人之后,还是无奈的停止了追击,死亡已经不能够迫使他们继续追击了。
乌桓人暴怒了,他们经过自己的家园的时候,看到了那里的情景,族人没有被杀死,但是粮草颗粒不剩,甚至带不走的也全部烧掉。他们接下来吃什么?乌桓人猛追汉军还有一层意思,便是想要从汉军手中抢回一些粮食,哪怕不是全部,抢回来一部分也是好的啊,现在怎么办?
乌桓人最后将目光落在了那些匈奴人的身上,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暴行开始的非常突然,汇聚而来的两百多个乌桓人将匈奴老弱包围起来,面露凶光,慢慢的抽出了手中的弯刀。然后便开始无情的砍劈,不留活口的砍劈,不分贵贱的砍劈,不遗余力的砍劈。匈奴人由跪地求饶到愤怒的咒骂到最后无助的哭泣,他们能够做的只有紧紧的围在一起,将那些年幼的孩童围在中间,期待着死亡能够晚来一些,可以保留下族中的这点血脉。
在乌桓人专注于屠杀而匈奴人闭目等死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大地发出规律的颤动,直到隆隆的马蹄声传来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在周围发生了变故。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只人数众多的骑兵队伍在冲锋,速度极快,乌桓人警惕的看着四周,搜寻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而匈奴人也在希冀的四处张望,他们多么希望赶来的是他们的救星,而这救星是什么人,他们是无所谓的,这便与当年受不了大汉的欺凌而转投乌桓是一个道理,先过了眼前的坎再说吧。
人影攒动,已经能够看到敌军的来向了,他们是从五个不同的方向袭来的,乌桓人初步估计了一下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只庞大的军队,一只不太可能战胜的军队。前一日,一只一千人的汉军对他们这个一千多人的部落发动了突然的进攻,族中勇士瞬间被杀死了一百多,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分散逃窜,然后将周边的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匈奴部落近两千人驱赶来抵抗汉军。情况变化太快了,似乎是一瞬间他们从赶羊的狼群变成了被狼群围捕的羊。这里只有两百多的乌桓精锐,族人们还在部落的旧居地收拾那个烂摊子,可现在怕是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也有可能会很快见到他们,在长生天庇佑下的那片没有饥饿和死亡的乐土相见。
汉军并没有因为敌人的弱小和求饶而怜悯同情他们,弯刀无情的斩入乌桓人的身体,将他们的身体连同他们的罪孽一同劈砍成四分五裂,死亡,没有任何高贵或者卑贱的区别。
一刻钟后,一切归于平静,汉军全部下马,他们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只是有条不紊的做着事先安排好的工作,在乌桓人尸体堆里搜索的人,面无表情的将刀刺入一个个尚未死透的人的心口,彻底结束他们身体的抽搐。而那些在匈奴人堆里搜索的人,也是面无表情的一个个探着献血淋漓的身躯的鼻息,遇到有一丝气息的,会向一些肩膀上绑着白布的士兵招一招手,那些肩膀上绑着白布的士兵便会迅速赶过去为那些流血的躯体进行伤口包扎。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这让那几百个幸存下来的匈奴人的心也渐渐宁静了下来,直到孩童的哭声和大人的笑声传了出来,他们不必去死了。
对于乌桓人来说,接下来的几天,情况开始变得越来越糟,汉军很少对他们的老弱妇孺屠杀,但是遇到他们的精锐军队或者族中的精壮勇士则毫不犹豫的全部杀死,最可恶的是汉军会将他们族中的粮草全部毁掉,无论是抢走还是烧掉,总之是不留半点。乌桓人起初并不害怕这些,他们可以勒令附近的匈奴人给他们送来足够的粮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天之后,竟然有些匈奴人拒绝了他们的命令,声称粮草要留下自己用,这些下贱的人,高贵的乌桓老爷还在忍饥挨饿,他们有什么资格享用食物。在这样的意识的驱使下,屠杀在所难免,好在匈奴人的精壮全部被征调走,留下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因此反抗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即使有个别强悍的部落有逆反也会很快被乌桓精锐扑灭。
但这样的情况也没有能够持续多久,原因是乌桓的精锐损失殆尽了,留守上谷乌桓的全部五千精锐竟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杀死了近三千,留下的两千别说是抵抗汉军的偷袭和围攻,就是稳定整个上谷乌桓的局势也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开始逃走,逃到乌桓人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外,这一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乌桓人的口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