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五章 军备(2 / 2)大明:我才是皇太孙首页

朱允熥看向张福生,“让魏国公、曹国公过来吧,有些事情也是要和他们商议一下了。”

说完这些朱允熥继续批阅奏章,他可不会在这里干等着,御案上还有很多的奏章需要去批复,这些也都是需要抓紧时间才能够处置好的。

徐辉祖这也算是熟面孔了,可是李景隆这个熟面孔一时间让人有些恍惚,毕竟过去这一两年的时间里,他是大明最为忙碌的国公。

在辽东戍边、练兵,检阅诸多卫所的同时,也是在进一步的接管冯胜的兵马大权,那位宋国公虽然在辽东长期驻军,不过显然还是不得皇帝信任。

好消息就是不存在被赐死之类的事情,朱允熥虽然对冯胜不算亲近,可是也明白这么一位战功彪炳的大将的能耐,辽东也适合让冯胜驻守。

李景隆对于自己长期在外可没有任何的抱怨,这就是皇帝对他的信任,这就是在给他增加资历,以后好进一步的重用、擢升。

当然现在的李景隆也基本上是升无可升了,不管是爵位还是官职都已经到顶了,他现在就是皇帝在军方的代言人之一,大明的军头之一。

看着李景隆,朱允熥笑着说道,“九江表兄,看来辽东还是不好过啊。我的叔叔们在应天府富贵惯了,不知道吃不吃得消。”

李景隆连忙开口说道,“陛下无需担心,现如今辽东局势平稳,蒙元余孽基本铲除,朝鲜奸贼父子不敢兴兵。”

辽东,最大的隐患就是当初元朝被击溃后留下的诸多势力。纳哈出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部族也罢,都可以给辽东带来麻烦。

纳哈出这么个最大的势力被剪除隐患,看似辽东的局势平稳了。可是那些小部族等掀不起大风浪,可是足够恶心死人,这显然也不太好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大军在辽东驻兵等,显然就是不希望那些鞑子、野人等在辽东卷土重来,穷山饿水的会出来一些彪悍的人。

现在的女真自然不值得太过关注,但是在辽东也算得上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些部族了。而李成桂父子对大明划分疆域不满,依然离心离德。

这些都是很清楚的事情,大家也都是心里有数,要是这么些情况都不能了解、掌握,也难以居庙堂之高了。

朱允熥笑着开口,该聊正事了,“说起来京卫的一些改编等,这些事情你们可都留意了?”

徐辉祖谨慎的开口说道,“回陛下,此事一直都是开国公和凉国公负责,臣等无权过问。”

朱允熥知道这是徐辉祖的性格,他这个大舅子和徐达的性格有些像。虽然身份尊贵,在朝中、在军中都有巨大的威望,可是做事非常谨慎。

李景隆也连忙开口说道,“陛下见谅,臣此前一直不在京中,对于京卫改编之事不大了解,还望陛下恕罪。”

这也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别看李景隆是朱允熥的表哥,非常受老朱的喜爱。可是也不敢放肆啊,皇帝的权力实在太大,给面子的时候喊一声表哥等就行了。

其实就算是李景隆也明白,皇帝陛下可以照顾他喊他一声表兄等。可是如果他这个做臣子的要是当真了,那显然就不太合适了,哪能真的是皇帝的亲戚。

毕竟李景隆心里清楚,他不是他的祖父、不是他的父亲,他们才是皇帝的亲戚。甚至就算是皇帝,那也只是太上皇的亲戚,未必是眼前这位承康皇帝的亲戚。

朱允熥笑着开口,“事情自然是凉国公和开国公在办,只是五军都督府在京都有辖制卫所,尚且还有上十二卫。你们也多留意些,军队改编不是小事。”

徐辉祖谨慎的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现如今五军都督府、各地卫所战力都非常出色,并无太大变动的需要。”

李景隆忍不住看向徐辉祖,没想到这位谨慎的魏国公居然敢这么直接的开口。

朱允熥饶有兴趣的看向徐辉祖,问道,“说说你的看法?可是觉得我大明此前就是依卫所制打了天下,继续保持下去就好?”

徐辉祖更加谨慎的开口说道,“陛下明鉴,自太上皇陛下设置各翼元帅府起至今,我大明军制已趋完善。”

这也没错,老朱当年过江后设立的翼元帅府就是卫所的前身,现在依然是延续着这样的制度,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自然也是非常合适了。

这一点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大明将士南征北战、扫除无数不臣,这就是对于卫所制最大的肯定,这就是大明现在基本上没有外部隐患的武力保障。

徐辉祖也继续说道,“虽然现在确实有些卫所、军官荒废武备,只是臣以为只要勤加考评、操练,并无太大忧虑。”

不要说李景隆了,就算是道衍也都是在旁边点头,这些道理大家也确实都心里清楚。

说到底就是内地一些安稳的地区卫所武备废弛,那是因为根本没有战事,边军那边不用说一直都是保持着高强度的操练等,可以说武力充沛。

而京军的战斗力可以说远超于边军等,原因自然是这些京军时常出征,全大明最精锐的将士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京军,实战经验也丰富,自然就强大了。

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我也没说要该卫所,只是上十二卫等,或者说战术要改一改了。墨守成规不是好事,以后的战事也未必就是如同以往。”

既然皇帝没有打算改变卫所制这个制度,徐辉祖、李景隆等人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依然很大。

至于说寻求新战术、演练新式武器等,暂时来看似乎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因为明军的战斗力非常强盛,根本没有像样的敌人可以抵挡明军。

但是作为勋贵、作为领兵的武将,这些未雨绸缪的事情自然也是需要考虑。

军队的战斗力更加强大,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好事情。

别看承康皇帝似乎是不打算在这两三年动兵,好似安心内政一般。可是内政完成了,就该四处用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