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七十六章 刘彻的担忧(1 / 2)我戾太子只想被废首页

今日不同往日。

此刻卫律提出西迁,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听了他的这番话,原本决计不会同意此事的乌维单于脸上终于露出了犹豫之色,显然已经在认真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他不能让匈奴亡在自己手中。

匈奴虽然不像大汉那样拥有时代传承的史官,也没有人撰写正统的史书,但匈奴自有自己的文化,有文化就有传承,如果匈奴果真亡在他手中,所有的匈奴人都会记得,一样会将他定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现在,匈奴无疑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转折点上。

他接下来的决定,将决定匈奴未来的命运。

即使他不是冒顿单于那样的雄主,这点担当也还是有的,至少决不允许自己成为匈奴的罪人。

“看来,你此前说汉朝已经有了将匈奴亡国灭种之方略的事情的确是真的……”

乌维单于沉吟着道,

“如今的汉军已经脱胎换骨,而我匈奴已经精锐尽失,此刻想再与汉朝一争高下已近乎不可能,的确应该为匈奴的臣民考虑一下退路了。”

丧子之痛没有令乌维单于失去理智。

他不是不恨汉朝、汉军、还有那个令他中年丧子的汉朝皇子,不过硬要说起来,乌师卢其实也并非死于汉军之中,而是死在了匈奴人的叛徒手上……

他甚至在想,如果乌师卢落在汉军手上,说不定还能有一条活路。

毕竟汉朝以前俘获的匈奴贵族与高官,被押送去了长安之后,就算不能像以前一样锦衣玉食,大多数也都得到了妥善处置,甚至还有人被封为王。

所以最可恨也最该死的,是那些投降的二五仔!

这些二五仔为了得到新主的信任,往往比敌人更加无所不用其极,害起自己曾经的族人来也更加不遗余力。

想着这些,乌维单于看向了面前的卫律。

从来到他帐下之后,这个二五仔便在极力表现,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

所以,他的话应该是真的,匈奴西迁应该的确是汉朝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毕竟现在明眼人一定都看出了汉朝这回的战略目标:

一个是匈奴,另一个就是西域。

汉朝想打通一条通往西域以西的商道,利用地大物博的优势,借助新近发现的海外银山,为汉朝谋取巨大的利益。

此前匈奴在北,却控制了西域诸国,无疑是汉朝实现这个野心的阻碍。

如果虽然匈奴劣势,但若是果真决定西迁,举族前往葱岭以西,再将此前的手下败将大月氏赶走,占据那片土地猥琐发育以待卷土重来,便又成了这条商道上的阻碍,成了卡在这条商道的鱼刺,必定更加令汉朝如鲠在喉。

如此一来。

匈奴既未灭亡不说,西域商道也无法通畅。

汉朝的两个重要战略目标只能全部宣告破产,主动权便再一次握在了匈奴手中。

这无疑要比此前频繁袭扰边境更加令汉朝头疼,汉朝又能怎么办呢,就算汉朝继续发兵攻打匈奴,匈奴也不像现在一样,已经无法再更北方的绝境迁移。

那时匈奴还可继续向西迁移,战略纵深要比现在大得多,无疑已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么想过之后,乌维单于竟忽然莫名的心动:

“不是龙兴之地守不起,而是西迁更有性价比!”

“来人!”

乌维单于忽然喝了一声。

“属下在!”

近侍连忙上前应道。

“通知所有的王侯与将军即刻进宫,本天子有一件关乎匈奴生死存亡的要事与他们商议,要快!”

乌维单于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不过仍需要匈奴的重要官员达成共识,才能真正实施西迁之事。

不过他有信心说服这些人。

毕竟以现在的形势,匈奴已经没有了太多的选择。

如果有人反对,那就让他去面对卫青和大汉的七万铁骑好了,祝他长寿……

……

未央宫。

“……”

看着最新送回来的更加惊天的赵信城捷报,刘彻亦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望着捷报中的字迹久久未说一句话。

朕的军队,何时竟变得如此无敌了?

一万兵马被六万匈奴精锐骑兵设计包围,竟能重创敌军,己方伤亡不过千数?

这是打仗么?

为何感觉西南夷和朝鲜半岛的战斗力都比匈奴强了不少,这还是袭扰压迫了大汉近百年的匈奴,几年没与其打仗,竟变得如此羸弱?

最令刘彻意想不到的是。

汉军竟还一举斩获了匈奴左贤王的首级?

左贤王是什么,那可是匈奴的太子,未来的匈奴单于,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没了脑袋?

不过这一仗还真是具有那么点戏剧性。

从双方主帅的身份来看,这更像是一场大汉太子与匈奴太子的意气之争。

结果也的确证明了虎父无犬子。

朕能够将匈奴赶去漠北,多年无力再进犯大汉边境,自然是朕比匈奴单于更加强大。

而朕的儿子大胜匈奴太子,也同样给朕长足了脸,争足了面。

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匈奴应该很快就会对朕俯首称臣了,朕多年的夙愿也终于要圆满达成了。

封禅!

必须封禅!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朕已是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这便是朕将告于天地的功绩!

三皇五帝,还有那秦嬴政,有谁能与朕相提并论?

秦嬴政封禅不得乘龙登仙,那是他功绩不够!

但朕如此功绩,或许真能召来神龙!

“这个逆子啊,这便是他曾经与朕说过的最合适的时机吧,如此这般总不是欺天欺地,还自欺欺人了吧?”

心中想着这些,刘彻心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眼睛却瞟向了下面的近侍捧着的一个随捷报一同送回来的木盒。

只是不知为何那个近侍始终站的很远,脸上的表情还很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