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间,天将将擦黑的时候,老赵家外出劳作的男人们也就陆续回家了。
老赵家的大家长赵老头和妻子姜氏,按照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生育率高,存活率低的规则,姜氏这辈子生了好多个孩子,最后养大成家的还有四子一女。
女儿早已经嫁人,儿子们也都相继娶妻生子。
老大赵华田,娶妻王氏,生有二子一女,分别是赵家大郎,二郎,和赵家的长孙女,也就是大丫赵玉书。
老二赵华青,娶妻李氏,生有二子,也是赵家小一辈排行里面的三郎、四郎。
老三就是赵华安了,娶妻宁氏氏,目前生有四女。
而老四赵华明,娶妻周氏,房里也生了一儿一女。
赵家的院子是典型的农家四合小院,大门坐北朝南,都是土坯草房,一溜五间的堂屋倒也宽敞。
中间单独留出一间平时做客厅和吃饭的饭堂用,左边两间上房分别是赵老头和姜氏夫妻以及长房长孙女赵玉书所居住。
右边两间配室则是住着赵家老大夫妻和赵家长孙赵大郎和兄弟二郎。
除去堂屋五间,东西两边各有五间的厢房里分别住着赵家几房的人,院子门旁还设有灶房,仓房。
通往后院的墙边则圈有鸡圈猪圈,后院还有二分地的菜园子,种着这个季节时令的蔬菜。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全家人分男女在两张八仙桌上分别坐了,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坐的是满满当当。
男人那桌,坐着赵老头和四个儿子以及家里五个大小不一的孙子。
女人这桌,除了做月子不能走动出门的宁氏和刚出生的小婴儿,分别坐着姜氏和三个儿媳妇,以及赵家大房和三房四房的五个小姑娘。
赵家的伙食很简单,吃的是两和面(两和面:即玉米面和豆面)的饼子。
每桌放了一大盆清炒的野苋菜,一盘凉拌马来菜。(有些地方也叫马齿苋,马行草。)
当然了,男人们的那桌比女人这桌多了一盆苋菜鸡蛋汤。
按照姜氏的话来说,汉子们都是劳力,白天出门干活都很累,需要吃点好的补补。
而赵家的饭食虽然简单没油水,可是也不是能够随便吃的,都是限量的。
汉子们一个人可以分到三个巴掌大的饼子,孙子辈的可以吃两个,赵家的媳妇也是两个。
至于念儿姊妹几个小姑娘,每人每顿只能分到一个。
当然了,这条分配食物的规矩约束的只是三房的几个小姑娘。
大房唯一的闺女赵玉书和四房的闺女赵玉容都除外,她们是特殊的存在,可以吃到饱为止。
念儿啃了几口喇嗓子的饼子,被噎的差点翻白眼。
见桌子上的饼子已经分配完了,并没有多余的口粮,就知道姜氏肯定是故意少做宁氏那份的。
她仗着年纪小,就故意大声询问姜氏,音量大到以至于让隔壁那桌赵老头他们都能够听得到:
“奶,咋没我娘的份呢?我娘从晌午到现在都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呢!”
当然了,赵华安半晌肯定是没从姜氏那里要到红糖和鸡蛋的,还被刻薄的姜氏给臭骂了一顿自是不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