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考的这三天中午,姜老爷子和姜老太太带着保姆来四合院帮着宋老太太做饭收拾。
主要姜南考完试就想和宋玉兰待在一块儿。
用她的话是,宋玉兰是如此的有条不紊,她跟在宋玉兰身边能缓解紧张。
姜老爷子和姜老太太这半年也能看出宋玉兰是个自强不息的孩子,随了姜南的心。
饮食方面保姆都提前做好记录,等两人高考就按照这次预考来。
预考考完,就只剩下一个星期高考。
宋玉兰假条已经被收了回去,只能继续回到学校里面学习。
这次预考,教育局几乎是倾尽全力地召集来自湘省各地的高三教师们,共同参与。
经过紧张而高效的阅卷流程后,仅仅用了短短一天时间,考试成绩便新鲜出炉。
于琴面带春风般的笑容,轻盈地踏入教室。
她手中紧握着几页薄薄的纸张,仿佛那上面承载着无比重要的信息。
她的目光如炬,径直落在教室最后排的一个座位上——那里坐着的正是宋玉兰。
而此时,宋玉兰额前刘海已长到稍稍低下头,就能轻易地将双眼遮蔽起来。正因如此,她并没有察觉到同学们正跟随在于琴老师之后,纷纷将视线投向自己。
直到坐在前方的姜南轻声呼唤,“玉兰……玉兰!”她才如梦初醒般抬起头来。
她和于琴相视一笑,从对方那赞赏的眼神里便知道自己成绩应该还不错。
于琴把手里的纸放下,“同学们,这次预考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试卷下午才会发下来。”话音未落,原本安静的教室瞬间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高声欢呼起来。
一些性子急的同学甚至直接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迫不及待地想抢先一步看到自己的成绩。
于琴敲击着桌面,“安静!先听我说完,试卷下来后,你们还有六天半的时间查漏补缺。
觉得自己哪里薄弱的就专攻哪,各科老师会在办公室等着各位。
预考虽然不直接代表高考成绩,却也能最真实的体现出来你们平时有没有努力,不过还好,咱们重点班,这次最少是有20%的人在全省榜上有名,这就证明之前三年,我们一中的教育模式是有进展的。”
要知道从77年高考恢复后,前三年高考的学生都是高龄插班生,平均年龄都在25岁左右。
升学率就更别说了,5%都没有。
只有1981年高考的这批同学,是77年高考恢复后,第一批经过高中三年教育后学生。
今年的高考尤为重要。
除了检验教学成不成功之外,也是各大省之间的暗暗较量。
就看这次的全国第一出自于哪个省了。
“全班63名同学,有13名同学排在全省前一百名,其中宋玉兰同学更是排全市第一,全省第三,和第一名就只有8分之差!”
教室里再次沸腾起来,同学们统一往最后少女看过去。
少女被齐刘海遮住眼里满是欣喜,下半张脸倒是没多大表情,这就导致大家只以为宋玉兰是成竹在胸。
于琴手指敲击着讲台,目光看向宋玉兰,“宋玉兰你跟我来一下办公室,其它同学传阅着成绩先看看。”
宋玉兰起身跟着于琴去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于琴,其余的各科老师居然都在,而且大家手里都各自拿了一张试卷。
很明显,这是宋玉兰的试卷,还是校长求爷爷告奶奶,教育局先找出来宋玉兰的试卷给他先带回来。
于琴满意的指着自己办公桌上的试卷,“数学考的不错,满分我没什么叮嘱的,继续保持!”
语文老师咬着牙指着两处背诵题,“这里太不应该丢分了,这是最简单的拿分点,要是写对,就能得两分!”
政治,生物化学老师亦是如此。
英语老师则是拢拢自己刚烫的大波浪卷,把手里的试卷放下,坐回工位满脸笑意看着其他几位老师苦口婆心的和宋玉兰讲错题。
宋玉兰再出来时已经是中午,她的手里是各科老师做的重点笔记,之前她没在,其它同学早都看完熟背了,她还是第一次看。
接下来几天,她都是早上被各科老师单独叫去办公室开小差。
同学们也有吐酸水的,不过很快就被淹没。
要是自己读过的学校出过一位全省状元或者高考状元,那简直是再骄傲不过的事情!
每天晚上姜南和宋玉兰都只学到10点准时关灯睡觉。
姜南直接搬过来和宋玉兰一起睡,打算一起备战高考。
1981年7月7日。
高考如期来临,于琴和英语老师穿着大红色旗袍和其他科目的男老师穿着中山装,在学校门口送同学们进入学校。
就连宋大强和刘春宋玉景都放下地里的庄稼提前一天来陪着宋玉兰考试。
宋玉景黑乎乎的小手长胖了不少,捏起来肉乎乎的,他扬起笑脸,满眼都是笑意,“姐,我和奶奶,爹妈等你出来!”
宋玉兰捏捏宋玉景的脸颊,“好!”
一旁的姜老爷子和姜老太太,仔细叮嘱着姜南,“做题别着急,仔细着点。”
于琴凑了上来打招呼,“老师,师娘,您老就放心吧,姜南成绩一直都很稳,预考语文直逼满分,预考成绩也达到550分,京城师范大学稳稳拿下!”
白小海从车上下来,就看到这么一幕,少年人视线有意无意落在宋玉兰的短发上,嘴角勾起莫名阴森笑容。
考场和上一次的预考是一样的,只是监考老师是完全换了一批,还多增加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