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1章 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业(1 / 2)亡国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首页

四十三年,比在场许多人的年龄都大。

但是,四十三年光阴,却没有让周青松对那些经历的记忆变得模糊。

那一年,华夏派出由南大洋考察队、南极洲考察队、向阳红十号远洋科学调查船和J121号打捞救生船所组成的南极考察编队,总共有591人参加。

周青松只是其中极其普通的一员,他的名字从来没有被报道过,甚至他身边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只知道他被调到外地工作了半年,而不知道他是去了南极。

对于周青松来说,去过南极,参与了长城站的建设,是自己的荣耀,却不是对别人炫耀的资本。那年头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建设着祖国,工作岗位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直到几年前,周青松在孙女的地理课本上看到长城站这个知识点,已经退休了的周青松不知怎么,又热血沸腾了起来。

他从自己卧室床底下的那个旧木箱里,翻出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从泛黄的纸张中寻找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人到老年,他还是想为自己多留一点曾经在这个世界生存过,为这个国家奋斗过的痕迹。

人生的前六十多年,周青松干过的最“文艺”的事情,就是有一年在单位的新春联谊会上和同事一起表演了一段“三句半”,就这,他还是三句半中没什么存在感的第二句。

写电影剧本,对周青松来说,比攀登珠峰简单不到哪里去。

他不懂剧本格式,全靠孙女语文书上的《雷雨》选段,才知道剧本和小说是不一样的。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设置情节的起承转合,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拼凑着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

他不会用电脑,又担心把稿件涂改得太过脏乱,所以每次有改动,就需要整页纸重写。

就这样,历时两年,在三年前,周青松完成了《冰之极》第一版剧本的创作。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剧本是写出来了,该找谁把这部电影拍出来呢?

其实,周青松最初的想法,是自筹资金,自己来拍。那是他最骄傲的记忆,他害怕被别人拍坏了。

结果显而易见,没有投资商会给一个七十岁纯素人写出来的连格式都不标准的剧本投资。

十万二十万,或许还有人愿意打个水漂听个响,但是要拍出周青松剧本里的那些大场面,就是千万级别的投资,都不一定够啊!

自己拍是拍不出来了,周青松又开始试图联系那些知名导演。

而这,结果就更加直接了,周青松连各位大导演家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连面都见不到,就更别说给他们看剧本了。

到最后,周青松心想,干脆把这个剧本公开发表出来吧,就算拍不成电影,也能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