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4章 坚守与传承(1 / 2)四合院:我罩着傻柱,谁敢反对?首页

随着与城里公司合作的核桃加工厂开工建设,翠谷村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王大山每天都忙碌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度,协调各种问题。

与此同时,村里的其他产业也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王大山却察觉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随着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兴产业中,对于传统的农耕技艺和乡村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的迹象。

一天晚上,王大山召集村里的一些老人和年轻人,在村委会开了一个座谈会。

他看着大家,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咱们村这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咱们老一辈传下来的农耕技艺和乡村文化,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了。这可不行啊,这些都是咱们翠谷村的根,不能丢。”

一位老人叹了口气说:“大山啊,你说得对。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出去闯荡,或者在村里搞些新的产业,对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感兴趣了。”

一个年轻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山叔,我们也不是不想学,就是觉得这些传统的东西太辛苦,而且赚不了多少钱。”

王大山笑了笑,说:“孩子,我理解你们的想法。但是,传统的农耕技艺和乡村文化,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它们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智慧和记忆。如果我们这一代把它们弄丢了,以后怎么向子孙后代交代呢?”

接着,王大山讲述了自己小时候跟随长辈们学习农耕技艺的经历,以及那些蕴含在乡村生活中的文化习俗。

他说:“你们知道吗?我们小时候,每到收获的季节,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也传承了我们的文化。”

一位年轻人好奇地问:“大山叔,那您说我们该怎么做呢?”

王大山想了想,说:“我觉得咱们可以办一个农耕文化培训班,让村里的老人们把他们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同时,我们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也可以把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进去,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翠谷村的历史和文化。”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在王大山的组织下,翠谷村的农耕文化培训班正式开班了。

村里的老人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手把手地教年轻人种植、养殖、编织等传统技艺。

在培训班上,王大山也积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