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7章 俗世谈禅(1 / 2)宋词风流汴京恨首页

这个鸨娘李玉,就是当年与秀香一起在香玉楼的那个李玉,时过境迁,也许是结婚生子的缘故,年龄虽然并不很大,身体却胖了几圈,几乎找不到当年那个当红歌女的影子了。

那时有两个在歌女群里一呼百应的人物,一个叫柳七,一个叫朴成。柳七将李玉叫做“玉婆娑”,朴成称她为“玉如意”,可见李玉的美貌、才气和可人。

她从朴成那里赚了不少钱财,急流勇退,从良嫁人。本想嫁个好人家,没想到夫君是个破落子弟,整日游手好闲,走花街串柳巷,反倒要靠她养活,她只得重操旧业。

众人笑罢,那位公子对和尚说:“你是哪里来的和尚,出家人应该耳根清静,到这酒楼歌肆何干?”

和尚面向公子打个稽首道:“贫僧乃是杭州灵隐寺的挂单和尚,法号法明,我和尚到这里与在庙中没有什么区别,和尚眼中都是一样,就如你和她们”,一指众歌女,“在和尚眼里都是善男信女。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早已为我佛门专用。事实上,只要胸中一点真灵在,又何妨怕谁说是花和尚?”

“既然是佛在心中,何不只在庙中吃斋念佛?”

和尚说:“和尚走街串巷游走四方,实也是普渡众生,何必拘泥于整日阿弥陀佛。和尚曾于数年前在杭州与柳七相遇,意兴相投,也是机缘巧合,爱上了柳词,每日必吟柳词,成了我必修功课。于中逐渐体会出柳七的为人、品味、志趣,谈吐间感觉这个人果然是性情中人,绝非表面给人的‘京城浪子’的形象,人所谓其词俗,正说明他真心待人不分贵贱的真率性情。说柳词俗,其实越是读得多,越觉得俗而不腻,总像是品茗,一股香气萦绕口中。不像一些人平时一脸的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莫怪和尚说话直来直去,像这位,”话锋一转,一指那旁坐着的中年随员。

那人不待和尚开口便接道:“像你这样的修行,一袭破袍整日出入这歌楼酒肆,还要装作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有道高僧的样子,就不怕扰了这佛门清静?”

和尚也不恼,笑道:“施主莫要语带机锋,禅语里哪句都带着机锋,和尚整日修习的就是这个。佛门之内人山人海,每日里善男信女往来不断,庙内外熙熙攘攘赶集一样,照你看那不是扰了佛家清静?佛家清静只在自己心中。不似你表面上清静无为,心地里却未必清静下来。看你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何必到这里来受罪?如若身不由己到了这种场合,即便放不开,也须逢场作戏,没必要摆出一副假道学的样子,扫了大家的兴。和尚这样说太罪过,多有得罪。”说得那个中年人脸上一青一白,只是看了一眼旁边的公子没有发作。

一旁的青年随员却接过话去:“和尚不要光说我们假道学,只怕大和尚嘴上是这样说,但置身在这脂粉丛中,心里想的怕是另回事。我倒听人说起这样一首诗,说出来和尚别见怪。”

和尚笑道:“施主且慢,其实你要说的什么,和尚已然猜到,你心里想的那首诗就是和尚我作的,我说完了,如不是,请你再说,可好?”和尚随即诵诗一首:

春叫猫儿猫叫春,听他越叫越精神。

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吟完,见青年随员点头,和尚也便向那个中年人打个稽首,又说:“我和尚由此便一直喜欢柳词,现已搜集背诵了几十首,也许有朝一日,化的缘够了,不去修庙,帮他出本词集也未可知,和尚真能完成这个夙愿,那才是天大功德。不要笑话,若论唱柳词,和尚敢说大话,不输与这满城歌女,汴京城里一些歌女所唱柳词,有些还是我和尚教会的。”

一旁的佳娘刚才始终专注着这热闹场面,这时才回过神来,突然惊喜地大叫:“原来是大和尚,这几年来找得你好苦。”

转头又对公子说:“这个和尚所言不虚。我与这大和尚倒有一面之缘,当年游春时就是这个大和尚,柳七郎写完词后,解说了两遍,和尚便按节拍演唱,音韵之准,抑扬顿挫,连柳郎都赞叹不已,夸这和尚颇精音律,只是出家当了和尚可惜,我就是跟他学唱了此词。”

说罢对和尚深施一礼,又问:“大师傅您刚才说了听人唱柳词,那就是我唱的,和尚看我唱得有些长进否?”

和尚这才想起确有此事,夸道:“的确大有长进,怪道在院中听唱,竟以为柳兄真个在屋内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