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想办法挣钱(2 / 2)重生97,别想让我再打灰首页

“哪来那么多席?能做的都是乡下的,算的精呢!就挣点工钱,还不是每天都有。”

赵小康抽一口烟,红梅挺冲,呛到了。

咳了两口,赵小康丢了烟屁股,站起来,踢一脚施二:“走,先陪你办事,等下再转一圈,想想挣钱的法子。”

于是,小小的建设50,承受了本不该它承受的重量,哼哼唧唧地跑起来。

施爹要买的东西镇上没有专门的卖处,得去市里。

施二一路就被赵小康敲了不知道几下毛栗子:

“开这么快干嘛?很赶啊!”

“超车超车,超个屁!你开个两冲程,超什么超!”

“你有驾照吗?!没驾照开什么车!”

“开车不戴头盔!只要磕一下,就完蛋!”

“谁让你穿拖鞋开车的!”

施二一肚子委屈,你特么不也没驾照?你特么不也没戴头盔?你特么不也穿的拖鞋?偏偏他开车,敲不到赵小康!

买好几件五金工具配件,建设50又转了几处地方。

赵小康记忆里后世的批发市场和食品集散地,有的已经有了雏形,有的还没成气候,还有的,连影子都没。

赵小康手里也有了几张名片,和几张记着价格的纸片。

过了中午,两人才返回,回到施二家。

天太热,喝一碗凉透了的糁子粥,就都不想动了。

赵小康躺在施二房间的竹榻上接着盘算,如何快速挣钱。

还得挣大钱。

还得本钱小(基本没有)。

嗯,这样的挣钱法子,差不多都在刑法里了。

等等!

似乎···好像还有几个没被禁?

算啦算啦,不冒那个险~

他这会儿琢磨的,是在公交站台附近卖小吃,流动摊贩!

今天转了几个地方,食品批发还没规模,淀粉肠什么的,还没大规模铺开,成本高,价格高,卖得就少。

那考虑一下卤蛋茶叶蛋?糯玉米?

这年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真不是瞎话!

闸口镇,是南甬城历史上的工业重镇,工厂多,人口多,十来万常住人口,往来镇子与城里的人也多。

南甬第一条公交线路就是通往闸口镇的1路。

镇上有两个站点,一个是北边的杨湾站,也是1路的终点站,还有一个是南边的朝阳站。

这会儿用的双节的通道车,最多能挤一百多号两百号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到闸口的,高峰期五分钟一班车,你说闸口底站人流量大不大?

底站在运河边,上客站和下客站相距不到百米。

上下客站间的河边停满自行车,周围只有一个报亭,偶尔几个农户摆摊卖卖自家种的菜,卖小吃的基本没有。

歇了一会儿,赵小康拉上施二去找他爹,商量这事儿。

为什么不找他自己爹妈?

赵小康老爹是长川区的小干部,老妈是同丰食品厂正式工,他能忽悠谁来帮他忙这个?

施二老爹待岗,老妈是农村妇女,还有个姐姐在私人服装厂干,有一天没一天的,靠他们一家就能让杨湾公交底站卖茶叶蛋的饱和!

施家的修车摊就在他家附近的第六中学旁边,说是镇上,实际周边都是农村。

施爹正坐在路边树荫底下打瞌睡。

修车摊连个大阳伞都没有,树下也是泥地,一个木头箱子,一个轮胎架子,要说修自行车,都显得勉强。

施爹是退伍军人,老实巴交,但心灵手巧,他家那个建设50,就是报废车拼凑起来的!

人没被逼急,会左右权衡,思前想后的。

施爹待岗了,家里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自然会寻找一切机会挣钱。

赵小康把事情一说,施爹就觉得,可以试试,恨不得马上就准备起来。

“我妈煮茶叶蛋好吃,我回去找她学,今天肯定来不及了。”赵小康知道老妈煮啥都不好吃,但,没这个借口怎么掺和进来呢?光出主意就分钱?没脸做这事!

“我让建军他妈去地里看看玉米成没成,实在不行村里谁家玉米好,我去买,村里这东西不值钱。”施爹平时都喊儿子‘二子’,在儿子同学面前,却只提大名。

“爹,地里芦稷也能砍来卖的!”施二也在想辙,只是,芦稷(甜高粱杆)这东西,怎么算价钱?不值钱的东西啊。

几个人凑一块儿商量,确实比一个人宅家里空想,要有效得多,互相打气,信心也就更足。

商量得差不多,赵小康回家,准备先煮一锅鸡蛋。

他就没琢磨一下,家里有那么多鸡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