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听完这些又陷入了沉思,主要郝洋搞得这些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一定就好。如果未来都护府推广的好,那就可以实行,但如果都护府实行的不好,那就算了。不过对于鲜卑的援助要慢慢减少了。郝洋说的没错,匈奴衰弱了就会有别的部落强大,此消彼长之间,还不如维持现状。
郝洋等了一会看皇帝没有再问,也没有说话,他就继续说起了都护府的问题,郝洋说道:“第二,都护府读书人太少了,都护府基本上很少有读书人,班超已经是众人中学问最高的了,都护府打仗没问题,但是现在地盘越来越大,不是只有武将就可以的,临归汉这个胡人都被抽调去管理龟兹地区了,主要是都护府太缺人了。都护府里的学堂只要识字就可以当夫子了。”
皇帝有点不解,问道:“爱卿,为什么读书这么重要。都护府的首要任务不是更应该注意军事吗?”
郝洋连忙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都护府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异族的忠心,臣已经让他们使用汉语了,但是还需要有东西支撑才行,异族只能通过都护府来想象汉朝,他们没来过汉朝他们不知道大汉的辽阔,更不能想象大汉的强大,他们只知道说汉语可以加入都护府,他们需要更多的东西来作证加入大汉的正确性,只有他们认为正确才会不轻易反叛。临归汉来了洛阳之后,对于都护府异常忠诚,他不敢反叛,因为他知道汉朝的强大,但是只有一个临归汉,他能影响的人很有限,但是学会知识就不一样了,读了书他们就可以明辨是非,他们可以知道自己的头人说的对还是不对,臣在都护府的时候是有发生头人盘剥底下牧民的举动,在都护府头人和普通牧民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因为头人汉语说的更好,更多的和都护府的士兵交流,有些牧民就觉得应该听他的话,因为他和汉军说话了。当然这样的事在汉语普及之后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臣还是想完成一个千秋功业,就是把西域的胡族转化为汉族,只有他们从内心深处就认定自己的这个身份,他们才能转化过来。现在都护府在西域的实力很强,但是外来怎么样确是不好说的,但是只要胡人认可自己汉人的身份,那么他们就愿意为大汉流血。这些小部落没有太多的文化,他们也没有什么传承,但是他们如果加入华夏就一下子拥有了底蕴,传承,有了这些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身份。有野心的都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希望过好日子就可以。现在的都护府参加汉军,说汉语,学汉文化就代表着过好日子。”
听完这些,皇帝也在思考。想了想也同意让郝洋带走一些太学生去传播文化。
其实郝洋是想文化殖民的,或者说西域很多小部落现在就没有文化,当他们接受汉文化的时候,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部落,匈奴部落都很落后。汉文化才是先进的,因为汉文化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让他们更自信,想想一个传承不过几代的部落,突然有了几千年的祖宗,他们会怎么样。汉民族能传下来的很多东西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再了解到这些之后无异于在思想里放核弹。为什么商朝用活人祭祀大家觉得没什么,因为当时人们意识不到有问题,但是汉朝的人到了商朝他就会觉得这样不对,这就是进步。在这些方面大汉比西域各国先进的太多了。大汉子民的生活习惯、规律那都是几百年总结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吊打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