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正在对外族用兵之外,还需提前展开以下非战争手段。
首先,要对敌对的异族实施严厉的经济封锁措施。
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双方贸易中的关键物资进行严格管制。
例如,禁止向异族出售武器、粮食等重要物品,以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与此同时,积极鼓励边疆地区的内部贸易发展,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我方政权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一方面,可以通过贸易限制等手段逼迫一些异族部落屈服于我方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表现出友好态度,或者有意愿归顺的异族部落首领,则可以考虑采取和亲政策,或者与之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所谓和亲,便是挑选皇室宗亲或者贵族女子嫁入异族部落,以此巩固双方之间的政治联系。
而军事同盟,则意味着双方约定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
不仅如此,文化方面的输出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稳定边疆局势的重要举措之一。
大魏应当加大力度在边疆地区推行儒家文化教育,设立众多学堂,广泛传播汉文化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而且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隔阂和矛盾。
当各族人民都能认同,并接受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时,整个国家便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繁荣昌盛。
除此之外,对于边境以及外族势力的管理必须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首先,应当推行郡县制度,对边境地区实施直接管辖。
例如,在那些已经被征服的区域设立郡县,并精心选派得力官员前往任职。
如此一来,可以保证中央朝廷所下达的各项政令,能够毫无阻碍地传达并得以切实执行。
其次,制定并施行民族自治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在充分尊重各个民族独特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利,积极鼓励异族领袖参与到地方事务的治理工作中来。
从而有效地增进其,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再者,大力推动移民实边举措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中原地区的广大百姓踊跃向边疆迁徙定居。
这样做不仅可以显着增加边疆地区的人口数量,而且还有助于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进而构建起一个多元化且和谐共融的社会结构体系。
当然,仅仅做好以上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大魏帝国若想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就不能忽视科技发展与军事创新这两个关键领域。
一方面,必须加大对边防科技的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开展新型防御武器的研发工作。
比如说,对传统的烽火台进行技术改良,使其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
又如,研制更为先进强大的连弩等武器装备,以此大幅提升边防部队的防御效能。
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军事训练质量以及战术的推陈出新。
定期组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活动,让军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接受锻炼,不断提高其实战能力水平。
与此同时,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适用于边疆,复杂地形和特殊作战条件的全新战术策略,以确保大魏帝国的军事实力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曹真用了五天时间,认真看完了大臣们所提出的各项建议。
总体而言,这些建议还算得上是差强人意。
但其中有一条,却让他无论如何都无法认同,那便是有关和亲方面的提议。
当看到这一内容时,曹真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
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在这份奏折上重重地写下了一行字:“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彰显出他坚定的立场和决心。
待看完整卷策言之后,曹真沉思片刻,又在最后的空白之处添加上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