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马戏团(1 / 2)牛奔马啸首页

森达集团给长天师范大学捐了一座物理工程实验室,用来扶持长天师大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业发展,纵向科研经费投资两千二百万瀛洲币。张毅恒要联合朝北最好的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水环境数字仿真体系。

孙昱仁的死让张毅恒感到震惊。天街优育产业基地地下管道还没有完全竣工,他怎么能说死就死了呢?验收在即,后期还要年年评估,张毅恒需要继续发展,样样离不开孙昱仁的那套方案。

可孙昱仁的死给张毅恒敲了大大的警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刀耕火种全拼人力的时代过去了。

李仲森很高兴。长天市水系众多,花松江、春松江连年出事,但就是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筑堤建坝投入巨大,但是一到紧要关头就人心惶惶。

这些年来,朝北地区的气候也古怪得很。本来四季如春,现在倒好,夏天热得柏油马路冒烟儿,大雨却说下就下,冬天来得越来越早,但冰冻的天气日数却减少了三十多天。到了暮春初夏,山寺桃花始盛开,但白长山上的雪早就开始松动了。游人们都来听山泉潺潺鸟鸣啾啾,李仲森却少有赏景的心情。

长天师大一直是朝北地区水利人才培育基地,每年光是国家经费就有三千多万,但在紧要关头发挥不了作用,李仲森已经被点名批评好几次了。这次长天市水利局局长牺牲,新闻上倒是一片赞扬,但李仲森心里知道,自己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张毅恒大笔一挥,可算让李仲森紧皱的眉头舒缓过来。有了这个实验室,长天师大水力学的配备堪比瀛洲国最高学府瀛清大学。张毅恒虽说黑白两道通吃,但能解燃眉之急,谁管这钱是吃耗子还是咬猫来的呢。

李仲森为实验室办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市长伏晴雨、水利局代局长李林、教育局局长周望宗和一众水利专家出席了会议。市长伏晴雨表示热烈祝贺与期待,希望长天师大能够勇担责任,保一方安宁。周望宗表示,水利安全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各级学校要定期来长天师大参观,也要组织师生实地感受。李林接替孙昱仁的工作紧急上任,他表示要吸取教训,以先进的科学手段做好预防预警工作。

会后,一众师生举行亲切座谈。乔增德作为朝北文化研究的专家,也参加了座谈。他第一次见到长天市市长,激动地屁股上像长了陀螺。他打着腹稿,无心去听其他专家的话。轮到他发言,他马上兴奋地从椅子上弹起来。

他清清嗓子,大谈一番朝北文化的特性。在这次会议上,伏晴雨第一次听到了“黑土地”这个文化名词。他颇带欣赏地打量着乔增德,李仲森看在眼里。

乔增德动情地讲道:“我祖上是东山人士,我爷爷带着我父亲一路要饭逃难到的朝北。”

彭中庭扶扶眼镜,轻咳一声。连海兵低下头,捂着嘴笑,悄悄跟彭中庭耳语:“什么年代了,要表现还唱起苦情戏,把祖宗十八代都搬出来。”

覃舒盖上笔帽,懒得把乔增德的话记到会议记录里。她看不上乔增德那上蹿下跳,急于表现的样子。她想起孙平尧那张疲惫无神的脸,再看看此刻春风得意的乔增德,像已经看到孙平尧后半辈子的生活一样,不禁轻叹一口气。

她揉揉太阳穴,只听乔增德继续说:“那时候朝北还在战争,东日国还占据着朝北三省。我爷爷带着我父亲到东日国军营干活儿,我爹,哦,我父亲的木匠活儿就是从那个时候学来的。可以说,他虽然没有出过国,但他的手艺堪称大国工匠。”

连海兵听到乔增德自述家史,倒提起兴趣来。他一直不太清楚乔增德的底细,听到乔增德说他爷爷去东日国军营干过活儿,连海兵明白了,心里暗想:“怪不得乔增德一个屯里人这么会钻营,原来是祖传的。还大国工匠呢,就是个走街串巷拉木匠活儿的,‘大国工匠’,真能给自己抬身价,吹起牛皮可真是脸不红心不跳啊。”

李仲森皱了皱眉头,他不动声色地观察一下伏晴雨的神情,伏晴雨刚好附耳过来,问道:“这个年轻教师是?”

李仲森忙低声答道:“他叫乔增德,是刚刚牺牲的孙昱仁的女婿。他前几年硕士毕业,在南湖师大师从樊崇峻。”

伏晴雨“哦”一下,不再说话。

李仲森拿不准伏晴雨是什么想法,只好听乔增德继续讲下去。

周望宗端起杯子喝了口水,他见过乔增德,但是没有什么交情,要不是看在孙昱仁的面子上,他才懒得听什么“黑土地”。这个世道,“黑老大”才管用!他眯起眼睛看着乔增德,这就是典型的穷酸秀才!

他的儿子周明明在台球厅打了一个外号叫“狮毛”的,这“狮毛”狮子大开口,硬是要讹他五万块钱,不然就不罢休。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偏偏碰到赵晓雷那个榆木疙瘩。还是副局长牛向群明事理。

周望宗从牛向群那儿才知道,这狮毛是黎占米的大儿子。赵晓雷就是卖命的,那命还不一定比头牛马值钱。牛向群就有这个本事,从中说和,要不说人家能当官呢。狮毛临了改口说,就是弟兄们之间闹闹别扭,他和周明明还成了哥们儿。哼,这是哪门子文化?

周望宗想到这儿,不耐烦地用舌头剔了一下牙。

他观察着乔增德,心想:“东日国的侵略,在瀛洲人尽皆知,朝北地区当年可没少受这些东鬼人祸祸。这小子嘴上说的好听,还‘爷爷乔德茂在东日国驻扎在朝北的军营中’,哪个在东日国军营里干活的人没有被扒层皮?看来这家人是从东日鬼子那儿得着好处了。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钱能使鬼推磨’,打着文化研究做学问的旗号,这话就漂亮了。切,些个知识分子,‘美言可以市’嘛。”

周望宗这样一想,反倒觉得乔增德这张能说会道的嘴说不定能派上用场。祖传的能趴能站,这种功夫,也算本事。

“东日国在工程造建上的严谨、科学,深深影响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又深深影响了我。我虽然是学文学的,但我从我的老师樊崇峻教授那受到文化熏陶,立志回家乡建设家乡文化。我在朝北作家作品的歌哭呐喊中认识到了咱们‘黑土地’的生存环境、渔猎文化、人类活动,这无不水利建设有关。可以说,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我非常愿意将我学到的优秀文化化为现实实践,为咱们长天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寸心寸光。”

乔增德眼泛泪光地讲完,伏晴雨带头鼓起了掌。乔增德学着东日国人,收起肚子,一猛劲儿,把躬差点儿鞠到脚脖子上。

周望宗猜对了,这个功夫可真算得上是乔增德祖传的。

乔增德讲完,听着伏晴雨带头的热烈掌声,觉得自己兵行险着这计奏了效。他极力按捺着心里胜利的喜悦,只要能得到市长的赏识,就算没有孙昱仁,李仲森也要高看他一眼,如果进一步能奔上伏晴雨,那自己在长天才算稳如泰山。

乔增德不禁赞叹起自己的名字,“增德”,起得好啊,这都是祖上积德。爷爷高瞻远瞩,家学今日都派上用场了。

乔增德的文学语言算不得扯谎,因为他爷爷乔德茂确实在东日国军营中活下来了,也确实深受东日国影响。

乔德茂刚到朝北那年,东日国在一片凋敝混乱的瀛洲势如破竹。乔德茂料定,这朝北以后肯定是东日国的天下。于是,他带着乔丁钩找屯西头的老残学东鬼话,想让儿子乔丁钩在东日国军营吃上一碗饭。

乔丁钩觉得自己肩负着光耀门楣的重担,回了家,弯腰点头地刻苦练习。那年,乔增金还不到十岁,他从山上回来,看他挽着裤腿的爹突然学会了鞠躬,吓了一小跳。他把弹弓悄悄放在锅台上,惊奇地欣赏他爹的新把戏。

乔丁钩右脚碰左脚,圆屁股往下稍稍一蹲,就着屁股往上的劲儿,昂起头,胸脯子往前一挺,“砰”一下打个立正。乔增金见他爹胸脯挺得太大劲儿,以至于圆屁股还落在后面,从他的角度看过去,他爹从腚沟子骨儿处打了折,橡根插在水里的红柳棍子。

乔增金觉得他爹有几分威风,又有几分滑稽。他从他爹屁股后头转到里头,伸手摸起一块黑乎乎的菜饼子,一边吃一边咯咯笑。他爹屁股太大,右脚碰左脚的时候,把他那缝着补丁的棉裤也夹得东倒西歪。

乔丁钩也笑了,说:“增金,爹要当上外交官,你就不用吃这菜饼子了。东日国的大营里瓶瓶罐罐,吃顿饭妈拉个巴子的摆一桌儿。”

乔丁钩还没有去过东日国驻扎在朝北的军营,老残怎么说,他回来就怎么学。

他顾不上歇息,接着挺直腰板,从腚沟子骨儿处往前一折,屁股往后撅着,眼睛望向脚脖儿,低吼一句“嗨”!这下,这根红柳棍子拦腰断开,棉裤棉袄褶得呲呲啦啦,乔增金笑得直蹦跶。

乔增德从大哥那儿听到这段家族史的时候还不以为然,但乔增金一本正经又神秘兮兮地说,这绝招传男不传女,是老乔家的独家配方。他无师自通地告诉乔增德,人这腰板要能硬能软,在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上不软什么时候软?就比如我在你嫂子家,腰板不软能吃上她家的饭?但是在炕上,这腰板就得硬呛呛的。

乔增德觉得大哥说的也有道理,后来他遇到孙平尧,把这招能软能硬的功夫实际操作了一番,就对大哥佩服得五体投地。

乔增金说起爹娘,他觉得他爹和他娘也是这样过日子的。

那天于春梅把饭端到炕桌上,乔丁钩招呼一下乔增金,一骗腿上了炕。刚端起碗,乔丁钩想起老残的言传身教,又把碗放下,屁股压双脚,跪在炕桌前。

乔增金将将把脚伸进炕桌洞,立刻被他爹这大礼吓得不敢动。他往乔丁钩脸上凑凑,眨巴着小眼睛问:“爹,你干啥给我跪着啊?”

乔丁钩大手推一把乔增金脑袋,乔增金没准备,后脑勺撞到炕头,哇地就哭起来。

乔增金回忆着说,他一哭,炕头上包着补丁小被儿的乔增德也哭起来。他跟乔增德说,你是没见,咱娘听见咱俩哭,紧张的那样儿,掀开门帘儿就冲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