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看着现在家里到处都是玉米,一边抠一边忍不住问:“夫人,咱们家现在这么多玉米,即使缴了税也很多的,回头怎么处理呀。”
杜若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是呢,卖又卖不上价格,吃又吃不了,而且放太久了也不好。”
“玉米可以做什么美食吗?”红袖边抠玉米粒,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们家现在做的不管是面条还是凉皮,都要用到小麦,而不是玉米,可她们的小麦已经撒出去很多了,要一直生意这么好的话,没准后面还真不够用呢。
是呀,光想着两季的作物种成不一样的,有利于产量提高,可没想到这么多玉米用在哪里。
李婉宁倒是知道几个吃食的法子,玉米窝头不用说,每家每户都会做,还有玉米铁饼,就是东北铁锅炖的那种,将玉米饼贴在铁锅上部烤熟的那种,还有玉米发糕,玉米菜卷之类的,很多。但是吃个稀罕就好,总归不是那么好吃。
除此之外,小鸡和小牛也可以喂一些,但不能太多,因此,玉米肯定会剩下不少。
“玉米做的食物可能大家未必爱吃,平时都吃得够够的了,好不容易花点钱,就不愿意再吃玉米面制品了吧。”李婉宁也觉得有些棘手:“大家有其他好办法吗?”
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集思广益吧,李婉宁从来不内耗自己。
刘伯礼一边搓着玉米,连头也没抬起过,装似随意道:“如果我们用玉米和村里人换小麦呢?”
“这个可以有。伯礼这办法真好,既解决了我们玉米多小麦少的问题,对村里人来说也是个好事。”李婉宁不断提醒自己,觉得自己有时候可能脑子哪里缺根筋,家里各种工钱已经都拿小麦抵了,就想不到用玉米换小麦。
按照市价,十斤小麦能换来十二斤玉米,李婉宁这里,她可以用十三斤玉米去兑换十斤的小麦,相比之下,应该很多人都是愿意的。
虽然玉米面没有白面好吃,但架不住便宜呀,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只要能吃饱就谢天谢地了,挑食这种毛病是不太多见的。
而且以后,村里兑换所有东西,比如青菜呀,鸡蛋呀,都得换成玉米才行。
总之就一句话,能在村里换的都在村里换,尽量不去粮店换。如果交换总要吃点亏的话,她更愿意将这部分利润留在村里。
虽然村里人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也没有太多交流,但是好歹大家能称得上一句有缘千里来相会。
要不为什么全国各地这么多人,就他们这些人犯了事?而且朝廷有好几个流放点,偏偏她们这些人都被发配到这里来,即使来到这里,也有四个流放村,为什么他们就刚好被划在一个村里。
这不知道是多大的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