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这一成语源自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而相关典故最初记载于着名的史学巨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
话说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饱读兵书,对兵法了如指掌,与人谈论军事战略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众人皆惊叹他的才华与见识,认为他日后必成一代名将。然而,当真正面临战场实战时,情况却急转直下。
长平之战爆发,秦军来势汹汹,赵国临危受命派赵括为主将抵御秦军。赵括虽然熟知兵法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但由于缺乏实际作战经验,他只是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排兵布阵,完全不懂得根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灵活应变。结果,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卒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此后,人们便用“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有效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它就像一面镜子,警示着世人不要只满足于空洞的言辞和虚幻的想象,而是要注重实践、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取得成功。
在具体使用场景中,“纸上谈兵”常作为谓语出现,例如:“他总是纸上谈兵,从不付诸行动。” 有时也可用作宾语或定语,比如:“这种纸上谈兵的做法根本行不通。”或者“那个喜欢纸上谈兵的家伙又开始高谈阔论了。”
该成语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与诸如“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等词语意思相近,都强调了空谈的无益性。相反,与之意义相反的则有“言之有物”“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等表达,这些词汇倡导的是通过切实的行动和努力去实现目标。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音字母
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1ㄥ
语法结构
偏正式
成文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之纸上谈兵
成语故事知多点
成语“纸上谈兵”的意思、出处、近义词、反义词、造句及应用
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乃赵国之豪杰,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获封马服君。赵奢主要活跃于赵武灵王(前 324 年-前 299 年在位)至赵孝成王(前 265 年-前 245 年在位)时期。其早年担任管理赋税之官,政绩斐然。惠文王十九年(前 280 年),赵奢获任将军,他亲率大军攻克齐国的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自此踏上早期的军事征程。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前 270 年),秦军重兵压境,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慧眼识珠,任命赵奢为将,率军驰援阏与。赵奢领军疾行,仅两日一夜便抵达距阏与 50 里处设下伏兵,如神兵天降,抢占北山高地,出其不意,一举击溃秦军,成功解阏与之围。赵奢也因此战功卓着,被封为马服君。赵奢为将时,以奇谋妙计而声名远扬,与廉颇、蔺相如同列。他提出“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此语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成为兵家至理名言。曹操曾对赵奢赞誉有加:“昔日赵奢、窦婴为将,受赐千金,一朝散尽,故而能成就大功,流芳百世。吾读其文,未尝不倾心仰慕其为人也”,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赵括
赵括(约公元前 260 年),乃嬴姓赵氏,名括。他生于战国时期的赵国,乃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虽对兵书烂熟于心,但却犹如那温室中的花朵,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如何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的烽火熊熊燃起。赵孝成王犹如那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赌徒,急于求胜,中了秦国那阴险狡诈的反间计,竟用赵括这纸上谈兵之徒代替了身经百战的老将廉颇。赵括如那初出茅庐的小牛犊,不知天高地厚,一改廉颇的防守策略,贸然进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如那脱缰野马般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了如暴风骤雨般的进攻。秦将白起则如那狡猾的狐狸,分兵两路:一路佯装败退,如那诱人的鱼饵,将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如那鬼魅般切断赵军后路,如那铁桶般将赵军围困,使赵军的粮道如那被截断的河流,困于长平。最终,赵军在那漫长的四十六日中如那被饿死的困兽,分四路突围五次皆以失败告终。赵括亲自率领那如狼似虎的勇士突围,如那英勇无畏的战神,奋勇杀敌,却最终被那如死神般的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如那被收割的麦子般投降,而后被秦军如那残忍的屠夫般坑杀。
白起
白起(?-前 257 年),亦有称公孙起者,乃郿邑(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也。他乃中国战国时期之名将,亦是那卓越非凡的军事家,更是“兵家”之代表人物。白起对兵法之精通,犹如那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其用兵之巧妙,恰似那孔明之神机妙算。他与穰侯魏冉相交甚好,如那伯牙子期,相辅相成。白起辅佐秦昭襄王,如那定海神针,屡立战功。秦昭襄王十四年(前 293 年),他以左更之职统率大军,于伊阙之战中如那猛虎下山,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如那秋风扫落叶般扫平了秦军东进之路。此后,他如那芝麻开花般接连高升,先后任国尉、大良造之职。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 279 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 278 年),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大举伐楚,势如破竹,攻克楚都郢城,如秋风扫落叶般占领楚国大片土地,白起因赫赫战功受封武安君。此后,他犹如战神附体,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 260 年),长平之战中,白起指挥若定,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如砍瓜切菜般轻松。战后,他力主乘胜追击,欲一举攻破赵国,但因应侯范雎心生嫉妒,犹如妒妇般阻拦,最终只得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后来,秦昭襄王再度起兵攻邯郸,久攻不下,欲派白起挂帅,却屡遭拒绝,这犹如一把火,彻底点燃了秦昭襄王的怒火,同时也惹怒了范雎,最终白起被黜为士卒,如弃子般赐死于杜邮。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掠地七十余座,在作战中犹如诸葛亮般料敌如神,又似霍去病般出奇制胜,威震六国,为秦统一六国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唐代时位列武庙十哲。其军事思想对后世兵学颇有影响。六朝以后,白起被道教纳入神鬼谱系,逐步得到抬升和神格化,到元末明初时入列仙班,成为神将。据传,白起着有兵书《阵图》《神妙行军法》,今已佚。
断缣寸纸
断缣寸纸,汉语成语,拼音是duàn jiān cùn zhǐ,意思指残缺不全的书画。出自《画继》。
断纸馀墨
断纸馀墨,汉语成语,拼音是duàn zhǐ yú mò,意思是零星或残存的墨迹。出自《宣和书·詹鸾》。
纸贵洛阳
纸贵洛阳,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guì luò yáng,意思是比喻着作有价值,流传广。出自《文选.左思<三都赋>》。
歪谈乱道
歪谈乱道,汉语成语,拼音是wāi tán luàn dào,意思是说话糊里糊涂,毫无见地。出自明·无名氏《登瀛洲》。
雄辩高谈
雄辩高谈,汉语成语,拼音是xióng biàn gāo tán,意思是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出自《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
谈今说古
谈今说古,汉语成语,拼音是tán jīn shuō gǔ,意思是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出自《孽海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拼音: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义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就能感召人心,无需张扬夸耀。在句子中可充当作分句。含褒义。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则成语原意指背靠临近河水之地摆阵,或布下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含褒义。其自身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