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修士读书认理真,几忘气化有屈伸。
游魂为变原不昧,漫道人间无鬼神。
明朝万历年间,湖广黄州府罗田县有个秀才,姓石名峨,字峻峰,别号岚庵,是洛阳石洪的后人。因前朝末年躲避战乱,流落到此地。家中有一所房宅,几顷田地。石峨为人性格刚正,不随波逐流,也不信鬼神。他的夫人竺氏贤惠淑德,除了操持家务、做些针线活,还常伴着青灯黄卷,一心辅助丈夫读书。在她的帮助下,石峻峰学业有成。每次考试,他都独占鳌头。四方之人听闻他的名声,无不敬仰,乐意与他结交。
可惜石峻峰时运不济,命运坎坷。他参加了六次科举考试,不是命题有误,就是文章中出现空白;不是策论里忘了抬头,就是表章中漏写了年号。一连七次,都被贴出考场。但他穷困却更加坚定志向,坚持不懈。等到年过四十,又迎来了一个科举年份。正所谓:肯把工夫用百倍,那怕朱表不点头。
每逢大比之年,前几个月里,魁星会遍阅各省学子。挑选出学问扎实、根基深厚的人,按照省份分别记录成册,献给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再奏明玉帝,玉帝将这些人登在榜上,张贴于天门,这就叫“天榜”。这次科举,石峨早已被列入天榜之中。到了八月秋闱,他三场考试都顺利完成,如意而归。回到家中,他对夫人竺氏说:“今科三场考试,都没有被贴出,我肯定能中举了!”夫人答道:“相公若真能高中,那真是全家的喜事。”等到放榜,石峨果然考中举人。来年春天参加会试,又高中进士。短短两年间,他就连中两榜。
只是当时朝廷纲纪不振,奸臣当道。石峨便立志在家闲居,不再追求仕途。他生有一个儿子,表字九畹,取名茂兰,又名蕙郎,是武曲星转世。蕙郎从小风姿出众,聪明非凡,刚离襁褓,就认识各种事物。七岁开始读书,竟然能一目十行,日诵百篇。不过三五年时间,五经、左史、诸子百家等书籍,他都能熟读成诵,了如指掌。他开始提笔作文,就有大家风范。长到十五岁时,不仅文章精巧,诗赋精通,还擅长书画。全县的人都称他为“石家神童”。石峻峰暗自欣喜,觉得这个儿子崭露头角,日后必定能振兴家业,光宗耀祖。他心想:“我又何必非要在官场中,任由他人决定我的进退呢?”于是,他不再出仕的想法更加坚定。
明朝有规定,凡是一科会试放榜后,除了鼎甲(状元、榜眼、探花)进入翰林院,其余进士,三年内必须任用完毕。由于宦官专权,很多人害怕惹祸上身。殿试之后,假托各种理由,在家闲居不出的人,十个人中,不下四五个。因此在选拔官员的时候,人才短缺。吏部上奏说:“朝廷开科取士,原本是为了辅佐朝廷,并非让官员空占名位。如今到了选拔时期,人才短缺,都是因为历届进士大多甘愿在家闲居,才导致这个弊端。恳请圣上裁决,命令各省巡抚查明情况上报吏部,将他们提调到京城面试。如果年富力强,可以任职,就派往各省补缺。这样人才得以任用,各种职务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谨此上疏奏闻。”
奏疏呈上后,皇上批复道:“准依奏览。”于是,吏部的公文发到各省,各省发到各府,各府又发到各县。
一天,石峻峰偶然来到县衙吏房。负责的书吏一见到他,就说:“石老爷来得正好,我正要派人去给您送信呢。”石峻峰问:“有什么信要送?”书吏说:“现在有吏部公文,要提您到京城接受检验,公文是昨晚到的,今早发到我们房里。您要是不信,可以到房里看看。”说完,便请石峻峰到房里坐下,找出公文递给他。石峻峰一看这公文,心里很不高兴,沉默不语。书吏又说:“这公文催得很紧,要赶紧起县文,到省里请咨文,咨文到县,大概要半个多月。您家里要赶紧收拾行装,咨文一到,就得马上动身。千万别耽搁,免得再次催促。”话刚说完,这个书吏就被传唤到县衙内宅去了。
石峻峰出了衙门回家,一路上都在思量这件事,脸上不知不觉露出忧虑之色。回到家中,夫人问道:“相公往常从外面回来,都很高兴。今天却面带愁容,是怎么回事?”石峻峰说:“今天我到县衙,看到有吏部公文,要提我到京城接受检验。我不想去,可这是圣上的旨意。要是去了,万一被选中,如今小人专权,恐怕很容易遭受灾祸,连累子孙。我现在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所以才这样。”夫人说:“这有什么难的,皇上把您提去检验,原本是重视人才。相公趁这个机会上京,谋得一个官职,选到一个县任职。上任后,自己保持清正廉洁,不贪污受贿,就算有权臣,又能把您怎么样呢?做个三年两载,就赶紧告老还乡。这样既不会辜负朝廷,又能光宗耀祖。两全其美的办法,好像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是我的愚见,不知道相公觉得怎么样?”石峻峰回答说:“夫人说得有道理,只是上京一趟,来回得半年时间。蕙郎年纪还小,夫人又是女流之辈。家里没人照料,我怎么能放心去呢?”夫人说:“这倒不用担心,我已经年近五十,所有家务都能操持。家仆赵才为人忠诚,让他照料外面的事情。蕙郎虽然年幼,我会严加管教,他也肯定不会放荡不羁。您尽管放心前去,不用挂念家里。”石峻峰说:“夫人既然这么说,我就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