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像我们这样握有巨额财富的人将被认定为资本家,并成为国家重点整治的对象。
因此,我决定及早加入体制内,以图彻底摆脱资本家的身份。
对于你们娄家而言,要么举家迁往海外或移居 ** ;要么留下来承受接下来的一切。
娄半城摇摇头。
“出国我绝不会做,这里是我的根基所在。”
“去 ** 也离得太远。” 李建国接着追问。
“难道你就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被充公,名声受损吗?”
“还将不断面临打压?”
“甚至可能被捕入狱?” 这让娄半城有些焦急:“那我该如何是好?”
李建国平淡回应:“办法其实很简单。”
“在 ** 启动 ** 与公营合并之前,主动献出诚意。”
“出资创建一家汽车制造厂并捐献给国家。” 话至此,娄半城陷入深思。
接下来的部分讲述娄半城决定出资建立汽车厂,并由李建国负责其运作。
当李建国提出让他资助建厂再上交给国家时,娄半城感到非常为难。
他是资本家,对金钱看得很重。
即使上次借了一百亿给李建国,那也是考虑到与娄小娥的关系以及李建国之前的救助,同时也能预见能从这笔交易中获取利益。
他对李建国赚大钱的能力和还款信用有一定的信心,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这笔贷款。
如果换成其他人,即使是李建国本人,他也断然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因为商人本质上就是为了盈利。
娄半城表现出极大的抵触情绪:
“绝对不行!建造一个汽车厂最少也要几百亿的投入。这些钱无偿交给国家,我什么也得不到,这如何能够接受!”
李建国早有心理准备,预料到娄半城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对意见。
这也是为什么娄家在未来实施公私合营后,即便已经交出了工厂,仍然会受到更多的压力,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配合国家行动方面的态度过于勉强,过分注重金钱利益。
对此李建国可以理解。
但他依然条理清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