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舅家见闻(1 / 2)穿越过去之胖子首页

父母的心情很好,一路走一路和三兄弟聊天。

母亲看来以前很少出门,确实,徽州女子命比较苦,夫婿出门做生意,自己在家伺候老小。所以难的出门。

父亲每走到一个地方,会介绍这里的地名、有什么来历,发生过什么样的大事小情,这里适合种什么庄稼。

而张永昌几兄弟在和父母说话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急需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看起来很零碎,但对现在的几兄弟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他们的话几兄弟都默默的记在心中。

舅舅家离张家可不近,他家住在许村。许村坐落在盘龙山下,距离西李村有十八里路程。据说许村在宋朝的时候驻过军队以前叫过许家营后来才改的许村,许家是驻军的后代所以才世世代代崇尚武艺,从许村翻过盘龙山是就是江浙省的另外一个县新林县,这个县以前也是徽安省得,后来划给了江浙省。

路上,母亲也说起自己的家族历史。

新安县的许氏是可是个大家族,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在今河南省的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姓因被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徙。

许为楚所灭后,除部分迁居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逐渐形成了高阳、汝南、安陆、晋陵、中山、太原等郡望。

唐末,为避“黄巢战乱”,从关中南迁江南池州,北宋时自池州迁府城东门,五世的时候转徙许村后繁衍,后来分为东许、西许两支,

十三世,许村西许这一支的许暹,于南宋时重归府城东门延续出东门许。所以,现在本县的许氏分为三支,许村的东许、西许和东门许。而母亲属于许村的西许这一支。

老爹说,许氏虽然厉害,但是还不是本府的大姓,本府的“新安十五姓”是指古徽州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徽州八大姓”是指“新安十五姓”中的前八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

不过,老爹自嘲道,虽然许氏不是府里的大姓,但是好歹是县里的大姓,而自家的张氏,连县里也不算大姓。比起许氏差远了。

不知不觉在聊天声中,许村到了。

走进舅舅家大门,舅听到舅舅正在在大声斥骂表哥许正生,表哥许正生则畏畏缩缩站在屋角,一生不敢吭,满脸都是愁容。

看到自家妹子回来了,舅舅当然不好再继续教训儿子了,于是开始张罗招待贵客了。

在本地,大年初二是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这一天夫婿要同行,所以乡下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分享给娘家的小孩,并且要在娘家吃午饭。

在民国这个物资极度贫乏的时代,女儿能带回娘家的基本上都是吃食以自家做的居多。一方面女儿家也不富裕,只有自家做的吃食还能够拿得出手,

另外,能够吃饱是这个年代的头等大事,所以过年姑妈带回娘家的吃食是舅舅家小孩子一年到头最期望的,可以讲是从年头盼到年尾,终于搞进嘴里。

母亲变戏法似地从篮子里不断拿出礼物,分给哥哥家孩子们吃。小孩们吃在嘴里拿在手上看在眼里。都快要忙不过来了,结果被自家父母责骂也不生气,还是笑嘻嘻地,因为吃食最大么。

今年啊,老爹张克泉的手头比较宽裕,所以带到岳家的食物可比往年多不少。

张克泉年前特地进府城,特地在有名的小吃店里买了一小捆“油炸鬼”又叫“油炸桧”其实就是油条,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是油炸秦桧带来的食品。

当然了,手巧的老妈许玉珍,还自己做了不少糕点,比如有各种图案的寿桃,就很受欢迎。

说老实话,虽然江南一带比较富庶,但是农村的孩子平时都是粗茶淡饭,饼干小吃糕点之类家长由于经济原因师不可能买回家给小孩吃的,所以今天姑妈拿出来然他们吃,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分完了食物,大人们在堂前八仙桌上坐下来喝茶吃瓜子,顺便聊点家务事。这个时候母亲对张永昌使了个眼色,张永昌顿时明白了,和两个哥哥拉着表哥到他到屋后的竹林里闲逛带着说憋,讲讲闲话。

父亲就象是压在许正生身上的巨大石块一样,表哥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跟着张家三兄弟出去闲逛的许正生明显的长长出了一口气,他心里有数,很感谢表弟为他解围,所以热情的和表弟们拉起了家常。

张永昌好奇的问了问表哥借钱的事,许正生把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基本上情况和母亲告诉的大同小异没有啥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