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邓艾那是放什么都无所谓,有得吃就好。邓艾干脆就近,顺手抄起一盘黄豆,就一股脑地全倒进了炉子里。其实,阴差阳错,黄豆最难煮熟,众所周知。然而邓艾不急,总觉得刘禅还会接着演示,到时再接着放就是了。
毕竟自己餐桌上的东西,怎么吃都是最终留给自己的。在座之人,皆是有身份的人,不会搞笑到要去抢别人的东西吃,那样太难看了。
果然,将几条小鱼放进炉内之后,刘禅耐心地等了一会儿,待炉里的汤水煮开了,热气腾腾,先用碗盛了一碗鱼汤出来,汤水清澈,散发着鱼的甜味和豆腐的清香,汤水里夹杂着被煮散的豆腐。
这时候的豆腐做得还是太松散,在水里一煮就散成一大片,还是有待改进,不过有豆腐吃,刘禅已是很满足了。
说起碗,这碗也是刘禅吩咐才有的特色,乃是刘禅让陈祗根本酒杯的模样,重新调整了一下,酒杯是三脚杯,嘴长口窄内肚宽,刘禅让陈祗将酒杯伸出来的地方取消掉,再放大杯口,至少杯肚里暂时还没办法改动,酒杯的杯脚仍然保留,看起来是有些不伦不类,但总算是实用了些。
当陈祗做好之后,还悄悄地拿起了刘禅审阅了一番,刘禅又再一次厚颜无耻地给碗冠了名:斗碗,取刘禅的小名阿斗,意思是刘禅的碗。
至于其他人自然是没碗的,只能拿汤勺在炉里捞出来,直接食用。
刘禅喝了一口清汤,自是不会再食里面的鱼,鱼有百滚之味,但鱼熬汤之后,鱼的肉质就会变硬,所有的营养都在汤水里了,鱼肉反而变得一般了,干脆就将鱼放在炉里不管了,煮到烂,越烂越好。
“鱼汤不错,尤其是将汤水煮到乳白色,浓中带甜,好汤。不过用膳嘛,还是以填饱肚子为主,这时候就得下一些能够迅速煮熟的了,比如切成小块的竹笋就不错,下了竹笋,不但能吃,还能让汤水更甜一些。”
这年代没有糖哪,甜已是最大的恩赐了。随着刘禅抄起一盘竹笋倒了下去,各人都默默地咽下了口水,当蜀主真是好哪,刘禅不但有鱼,还有竹笋,什么时候要是也能吃上这些,该多好呀。
诸葛亮和赵云只是羡慕,但看看也就算了,可廖化再也忍不住了,干脆将桌上所有的食材一盘又一盘地抄起来,往炉里拼命地投放,一下子就把炉给填满了。
邓艾也不去刘禅了,学起廖化,不断地投放食材,但邓艾比廖化理智一些,先是投放那些容易熟透的,然后再投那些难煮的。邓艾一边投放,一边又往外捞出来,尽量减少炉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