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君子论(1 / 2)温情以待首页

君子者,高贵之士也。为华夏千古不坠盛名之物。

而君子之词,经儒家之发源,已成我中国之人道德最高之追求。而在生活之中,人似愿被称为君子,而不见为小人。可此二词,有何之妙?故而世人看待此词,生崇敬之心。

君子在孔丘之前,并非算的了一个很好的名词。而经孔丘及弟子的应用之中,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外在最为显著之名词也。故而,古人常对品行较好之人,称为君子。而对品行恶劣之人则称为小人。

而在儒家判断之中,君子小人之分,太过显著,并非实情。而以小人之为作对比,刻意而显高贵之士,故愿称君子也。然观历代所谓君子之名,皆为虚名,言者或诸多,而做者之少,便是人之所为。而对古代之读书人而言,似把君子看做人生之中莫大之荣耀。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便是言行一致,为后人为评断,当时之辈,太有其他之物而影响。

而君子者,常受读书人之爱,亦为此等之目标而前进。而之今人,似并无古人之热切,而亦有此等之心,此为名望之利。得名天下而闻,固为一生之幸也。

而君子者,必可分为真君子与假君子之二类矣。何也?

试举一例,春秋之时柳下惠,楚国之屈原,为当时品行告洁之士。而之君王为夺天下富贵之地、姿色之女,可为君子乎?然,此为假君子也。

而之君王,论之功过,必从大事着手,而再着眼于私处,此为评价帝王之良法也。(上述之例似举错,不过个人才识之庸俗,不敢删之,故而写于此。)而论之君子,就偏重于品行之辈,察一生之事迹,故可为也。

然君子之二词,全非世人之想象,而真正之君子,余以为乃心中坚持自我之思想、理想者,并为之而不变,乃为君子也。(此乃好处,并非恶之一面。)试问王莽在西汉之时,有圣人之美誉,天下为之而称君子。然一朝称帝,天下为之而乱,千古以下亦有毁誉,可为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