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攻城(上)(1 / 2)晋辞首页

鼓噪半夜,等司马攸再回榻上,已是丑时,他望着窗外,睡意全无。索性拿出纸笔,准备修一封家书。

“齐王妃荃亲启。”司马攸摊开纸张,饱蘸浓墨,继续写下去。

“七月一别,不觉九旬,想卿必闻凉州战事,弘愉二人皆已阵殁,凉州仅馀武威孤城,然孤城未失,局势暂为平稳,听闻援军马孝兴部三千人正星夜驰援,必保凉州无虞,卿毋挂念。吾所虑者,卿与冏儿也。囧儿尚幼,聪明伶俐,类吾,卿定要好生教养,及待开蒙之年,寻儒学之士,教以圣贤之书,庠序之道,未来可期也。卿素与内妹南风不和,究竟同出一父,且南风乃太子正妃,时下虽轻佻妒忌,然来日母仪天下,卿切不可妄加僭语...”

司马攸挥毫泼墨,竟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之事。齐王妃贾荃乃已故太宰贾充之女,知书达理,礼仪淑均,很得齐王爱戴。贾南风虽然与她姐妹相称,但处处争强好胜,委屈姐姐不少,好在姐姐大度,且出阁较早,并不与她计较。

家书写毕,札好,司马攸将其压在几案最下层,思忖再三,拿出一封翠青色空竹简,决定给兄长修一封奏章。

“臣大将军,齐王攸启:

仰陛下圣德,雍凉暂时无碍,臣闻武威太守马孝兴正赶往驰援,孝兴素有贤名,与臣合军一处,必能一举退敌,请陛下宽心。战事其次,臣所忧者,如何对雍凉行治理之策。数旬来,臣信马游荡,发战事根由,一者,我国策失衡所致,长安以西,敦煌以南,凉州不可不谓广袤,王土之上,胡、汉杂居,如一大釜菜,尽皆有之,胡汉人数几近相当。然二者待遇有差,以占田为例,汉人正丁男,耕地五十亩,正丁女五十亩,次丁男二十又五亩,十倍于胡人;至于兵、徭役,汉人十户一丁,胡人则三户一丁,不一而足。胡人生活潦倒,加之年景大旱,易子相食者不可胜数,此乃臣亲眼所见;二者,西凉官吏贪墨国帑,卖官鬻爵成风,贪官上任,必加倍横征暴敛,胡人首当其冲。更有甚者,挑拨胡汉关系,引胡人争斗,然后缚之以衙,勒索钱物,种种行径,令人发指!...”

司马攸越写越激愤,字迹也变得潦草不堪。这些事并非空穴来风,进驻武威以来,他四处张贴告示安民,可进入城中的百姓寥寥无几,清一色汉人,胡人连影子都不得见。四下询问才知道,凉州官军新败,胡人怕被官军掳了去邀功请赏,都躲进大山里了。

司马攸开始不信,他在洛阳时,凉州捷报频频,一片太平景象,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些捷报会是胡人鲜血写就的。于是,他带上一队兵士,在山中寻找一整天,终于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蜷作一团瑟瑟发抖的人们,他们衣不蔽体,比长安街头的奴隶差不了多少,那惊恐的眼神,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人们操着生硬的汉语告诉他,他们是羌人。数月前,一个叫牵弘的汉人将领四处抓人,那些不幸落难的族人,被砍下头颅,运到东边邀赏去了。

司马攸大为震惊,这些罄竹难书的罪行,的的确确发生过。而犯下这些罪行的,竟是为晋帝国戍边的大英雄,凉州刺史牵弘。既然如此,武威城的羌人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令司马攸无言以对的是,牵弘只是众多刽子手中的一个,杀胡人谎报军功者,非牵弘一人。

凉州将领、官吏竟能做出如此丧尽天良之事。

司马攸下决心改变这一切。

他张贴告示,凡入武威城者,皆按大晋子民对待,土地、徭役一如汉人,若有汉人无端欺压胡人者,从重论处,有玉熊为证,苍天可鉴。同时,他还传令张掖、酒泉等郡,力主稳固凉州久安根基。

对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司马攸毫不手软,几天内便杀了一大批,直杀得凉州官吏人人自危。李良劝告他,凉州痼疾,非一日所患,药力过猛会适得其反;况对胡国策乃陛下钦定,是否先行启奏陛下,再行治理。

司马攸长叹道,重病当须猛药除。如果上奏天听,以朝中大臣的性子,不得吵翻了天,多半是不能成事,那些衣冠巍峨的人臣,不曾见过那一双双惊惧的眼睛。

想起那一双双眼睛,司马攸第一次对战争的正义性产生怀疑,宛如重锤轰击着他的内心世界。洛阳总是歌舞升平,大臣们口吐莲花,歌功颂德,帝国的天从来都是湛蓝的。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事实”,当整个朝廷都被谎言笼罩时,有些很荒诞的事,即便不信,也不会觉得离谱。于是乎,帝国四海升平的景象在司马攸内心里逐渐潜移默化。直到他踏上凉州土地的那一刻。

他问李良:“你觉得那些胡人蓬头垢面,衣不蔽体是为何?”

李良不解,含混应付道,“胡人整日叛乱,牵将军此举也是为国为民啊。”

司马攸紧盯着他,继续问,“那你可知,胡人为何造反?”

“约莫胡人天生反骨吧。”李良被问得心里发虚。

司马攸摇摇头,“天底下的老百姓都一样,三亩薄田,一座草屋,能吃口饱饭,无冻馁之忧,他们便已知足,谁会放着小康日子不过,提着脑袋打打杀杀呢。”司马攸停顿片刻,继续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