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村西头的徐家小院也点缀了一些白布白幡,以示屋子的主人有丧事。徐家和刘家一起把书儿的后事谈妥了之后,就把书儿的灵位移到了这里,在东厢房里为她单设了灵堂。只是和徐家大院的阵仗相比,小院里灵堂过于简陋,甚至有些近乎于敷衍。
徐谨家正房里,徐谨的座位上坐着重孝披身的徐立嗣,如今的徐家的当家老爷。宾位上则是身着素服的亲家公刘秀才。
“徐世伯,您能许了犬子,迎贵府侄孙女之灵位入六家祖茔,真是重诺守约。家父与晚生皆感激万分。能为贵府姻亲,实乃我刘家之幸啊。”刘秀才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身子前倾着,满脸的谄媚把脸上挤出了好多褶子,不过四十岁的年纪,看起来好像比徐立嗣还老。
刘秀才的身后,一身缟素孝服的刘欣睿目不斜视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好似父亲说的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尽管他身上穿的是为妻子服丧的齐衰丧服。
徐立嗣一个山里的乡绅,亦不曾受过这样的恭维,只能答道:“亲家公自谦太过,太过了啊。”
刘家老太爷和过世的徐老太爷本是平辈论交。是以刘秀才本应称呼徐立嗣世兄的。如今他儿子聘了徐书儿为妻,他的辈分就有些尴尬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别说刘家、徐家只是朋友,就是同族远支之间也会有这种乱了辈分的婚姻。
刘老爷完全可以只称亲家含糊过去,反正他们一辈子也见不了几面。可他却以在县学里和徐谨是同学,徐谨是他的“心肃贤弟”为由,自己主动降了辈分。他一声“徐世伯”甘之若饴,倒是让他的新晋“徐世伯”微微红了脸。
“不过,不过。心肃贤弟远在京城,山高路遥,交通不便。如今是否得到了家书还为未可知。世伯在操办世伯祖的身后大事的同时,还要为犬子和贵府侄孙女的事儿做主,真是太劳烦,太辛苦了。”刘秀才语气真诚,满脸的感激。
“哪里哪里。”徐立嗣读书不多,这刘亲家的一番赞臾之词听得他云里雾里,只得道:“亲家太客气了。徐谨那边有知县大人帮忙,动用驿站快马去京城报丧,这会儿那边怕是已经得到信儿了。只是他是如论如何也是赶不上送葬了。另外,既然这件事两家六礼皆全,今晚就要送灵了,还请刘亲家直呼书儿之名吧!”
“好好,那晚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书儿贞淑节烈,实乃我儿之佳配。只可惜竟遭天妒,以至早夭。如今多亏徐世伯做主,今早全了睿儿的大节。不然的话,便要等三年后了。”刘秀才说着,竟有些哽咽。
当地风俗,书儿乃是晚辈,又是未嫁女,停灵七日后便应尽快择日下葬,一切从简为宜。而且如果不马上迎灵全礼,就要等徐老太爷的三年孝期满了之后才可进行了。像他们这种迎灵入门的情况,刘欣睿只需要服三个月的齐衰,并不耽误明年的院试。因而刘家想要速办,便等不得徐谨回来了。
刘秀才提到书儿名字的时候,他身后泥塑木雕般立着的刘欣睿,似乎微微晃了一下。
“睿儿,还不快谢过你世伯爷为你做主。”刘秀才转头对儿子说道。
刘欣睿先到刘秀才身侧对着父亲微微一躬身,道了声“是,父亲。”再略正了正衣冠,才缓步走到屋子的正中,面对着徐立嗣,躬身一揖到地,口中道:“小子多谢世伯爷允婚,世伯爷之恩,小子铭记在心。”
徐立嗣看着这个青春少年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从容应对,不禁暗暗感叹歹秧子上也能结出好瓜来。口中赞道:“令郎真是一表人才。比起上次见面好像又长高了些。”
“多谢世伯谬赞。这孩子近两年个子窜得快,学业也是日见精进。经常得到学里先生的夸奖,说他下次必中的。”刘举人面带微笑,夸起自己的儿子,连“犬子”都忘了说了。
徐立嗣刚要再跟着夸几句,忽听到大门口处一阵嘈杂,有人喊道:“臻儿少爷,等等啊!臻儿少爷!”
屋中几人齐齐地寻声看去,从敞开的大门处,只见一个小小的身影已经跑了进来。
臻儿喘着粗气站在屋子中央,直盯盯地看着徐立嗣,一时说不出话来。他跑得面色通红,额头都是汗水,穿着粗麻的身上更是汗流浃背,两条腿还有些发软。这种距离的奔跑对他来说,本是毫不费力的事情。可是对于刚刚在生死边缘争斗了一番的孩子来说,却太不容易了。
臻儿此时已经完全顾不得自己,一心只想着阿姊书儿,他要留住阿姊,阿姊是他在这个地方唯一的挂念了。
“哦,臻儿,你怎么来了?跟你的人呢?”徐立嗣说着向臻儿身后看去,却不见一个小厮下人,不禁变了脸色,生气地对站在旁边伺候的管家道:“去把谏儿夫妇叫过来。”
管家领了命还没出去门呢,便见张鹏,徐致浩和一帮跟班呼啦啦的都跑了进院来。